铂程斋--【浮世汇346】想来想去还是读书好

xilei 发布于 2021-5-17 16:18:00


【1】西窗随记

最近不少争论让我对网络上的争论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以前我觉得,价值观,尤其是价值底线是绝大多数争论的缘由。比如你到底是如何看待权力关系的。到底是信奉弱肉强食的社达,还是支持弱者的进步主义者,这决定了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现在我觉得还不仅仅如此,就是人和人看到的世界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拥有相同或者相近价值观的人,依然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比如巴勒斯坦问题。有人看到的是犹太人两千年离散的历史,充满着被歧视、欺压、驱逐、迫害、屠杀的历史,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园,阿拉伯人还不承认他们,哈马斯还要袭击他们。另一些人看到的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殖民的历史,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了数个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被英法殖民,被以色列殖民,无人在乎他们的利益,同样是被驱逐、屠杀、占领、剥夺、迫害的历史。

站在两边的人,都有很大一部分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在支持被迫害的一方,自己是正义的。肯定也还有一些人,如勒卡雷在《小鼓女》里写的查莉那样,看到两边之后,整个人的内心被撕裂了,不知道该如何安放自己的良心。

再比如,直到今天还能在首页看到的关于迪士尼乐园的争议。在一个三岁男童和一个成年女性的冲突中,有人看到的权力关系是男性对女性,是女性在几千年男权厌女社会里的遭遇,是从小在恐惧和忧虑中长大的女性几乎没有没遭遇过性侵犯的,那么对侵犯的不容忍就是正当的。另一些人看到的权力关系是幼童对成人,是儿童是一切弱势群体里最弱势的,体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同时心智不成熟且唯一不能为自己发声辩护,只能依靠家长和社会保护的群体。那么在迪士尼乐园里欢快地跑来跑去触犯了成人,成年人有爱护容忍的义务。无论站在哪一边,都能讲出自己的道理。

但这些道理真是不相容的吗?还是即便我们读书明理体察世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到了具体事物上,依然无用?大家终归是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重走》里杨潇说:“乱世读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几乎发乎本能的世界观,更是他们解决内心危机的方法论。”这是真的,太对了。但如果目的是找到被困惑的问题的答案,似乎也不大有用。每次遇到难解的问题,我的解决方式都是去读更多的书,更多地了解与倾听,结果往往是了解得越多困惑也越多。

我提过很多次,最喜欢的间谍小说就是勒卡雷的《小鼓女》,原因就是勒卡雷把这种越深入越困惑越撕裂写得太好了。还有,刘擎教授上随机波动那期节目,我看有朋友颇有微词,但我觉得很好,原因也是很少看到成名的学者袒露自己的困惑与不解,而不是喋喋不休地教育他人。

昨天看十三邀里许知远采访郝蕾,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许知远说的,他说感觉自己生活得很表面,没有深层的痛苦和忧虑。我也是。除了有些困惑,但仔细想想,这些困惑也很表面。

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要说些什么,总之就是挺困惑,也没有别的办法,还是得去读书。就像杨潇说的,这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或者,还是避风港。


“想来想去还是读书好。”

 

 

【2】@斯图卡98

阿拉法特与拉宾在1993年奥斯陆谈的协议,土地换和平,克林顿主持的。这也是当时巴以最有希望接近和平的时候,以色列在撤出约旦河西岸13%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的土地交还巴方,允许巴勒斯坦在加沙和西岸地区修建机场和建立工业园区。为来往于加沙和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开放两条安全通道。以色列承诺进行第三阶段撤军谈判。巴勒斯坦删除其宪章中的反以条款,巴勒斯坦制定一个安全计划时间表,并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监督下,收缴非法武器和逮捕反以武装分子
但拉宾被国内极右翼刺杀了,没多久内塔这种强硬派上台。当年谈的根本就执行不下去,2004阿拉法特也死了。此后以色列很长时间都是极右翼执政,就没有多少和解的空间。为什么哈马斯能在巴勒斯坦支持率极高~这么些年,看到巴以新闻最多就是扩大定居点,巴勒斯坦就上街闹,闹了就被以军弹压,死伤一批,哈马斯然后就发火箭弹报复,以色列就轰炸。
去年6月懂王又弄了一个“世纪协议”,直接刺激了巴勒斯坦,因为这份方案严重偏袒以色列,协议从头至尾没有巴勒斯坦人参与,把巴勒斯坦人最核心的关切和利益,给了以色列以前的巴以和平是用“土地换和平”,这次不谈土地了,而是用“金钱买和平”

 

【3】@黄裕生-HYS

这两天人们在热议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之间的战争。同时,也流传着把哈马斯与以色列区别开来的两条原则:
    哈马斯:人民是我们的铜墙铁壁。
   以色列:我们是人民的铜墙铁壁。
自从以色列复国始即面临充满敌意的周遭邻国,北非与整个中东,即便不是它的敌人,也绝非它的盟友。无论国土,还是人口,敌手都数倍于以色列。但是,以色列几乎每战必胜。
     究其原因有种种,比如人们常爱提的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自身内部的团结与凝聚力。而这种团结与凝聚力又来自哪里?两个来源:一个是以最早一神教犹太教为核心的犹太文化;一个是以世俗化的现代国家制度为管理体系的法治社会。前者通过犹太文化特有的教育提供文化与历史的身份认同,也即通常所说的“民族(Nation)”认同,后者通过尊重、维护与捍卫成员个体的权利、尊严和安全造就个体成员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包括社会认同与国家(State)认同。就一个社会与国家的团结和凝聚力而言,后一种认同感甚至更为根本,而这也恰是以色列区别于它周遭国家的一个根本方面。人们之所以会用上面两条原则来区分哈马斯与以色列,也正在此。实际上,这两条原则不只是是以色列与哈马斯之别,也是以色列与整个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之别。
     以色列人应该感谢他们的复国者先驱,他们一开始就坚定地要建立一个世俗的现代民主国家,无论他们之间有多少分歧,这一点都是他们的底线共识。
     实际上,以色列自复国起,内部就充满分歧,派别林立,迄今仍然存在着政治派别之间的深刻分歧与激烈竞争,而不像它周围诸多敌对国家那样,看起来内部并无重大分歧,更无激烈斗争,整个社会和国家显得十分团结祥和。但是,一与以色列文锋,其表面的团结与凝聚力经受不住充满分歧的以色列的触碰。就整个中东地区来看,两相比较,一个群体,一个社会堪负重压的团结和凝聚力不在于没有分歧和竞争,而在于尊重有道德底线的分歧,承认并面对公开而有规则的竞争。

 

【4】庄时利和 

意大利公布了新冠疫苗接种后的首次国家研究:疫苗接种后,新冠感染、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均下降。

这份21页的报告非常详细,提供了2020年12月27日至2021年5月3日、涉及1370万人疫苗接种情况的数据分析。由于报告是意大利语的,我只能借助翻译软件阅读,如有懂意大利语的朋友,欢迎帮忙校对一下。
说一下要点。

意大利优先接种疫苗的人群和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为老年人和医护人员(图1)。截至5月3日,意大利疫苗接种者中有四分之一以上都是80岁以上老年人。

意大利目前有四种疫苗获批,分别是Comirnaty(辉瑞疫苗)、Moderna疫苗、Vaxzevria (牛津疫苗) 和强生疫苗。强生疫苗在意大利的接种量几乎可以忽略,主要是以两种mRNA疫苗和牛津疫苗为主(图2),大部分(95%)mRNA疫苗接种者都已经打完两针,但是牛津疫苗接种者中还没有人完全接种。

 

联合分析发现(图3~5),在接种疫苗的头两周后,新冠感染,住院和死亡的风险逐渐降低。从接种的35天开始,
-感染风险降低了80%,
-住院风险降低了90%,
-死亡风险降低了95%。

并且,这些降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当中都是类似的(图6)。
意大利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日本,再加之经历过疫情初期的医疗系统崩溃,疫苗接种对于意大利来说,意义重大。

 

 

【5】林饭恩 

Piketty, Yang and Zucman (2019 AER O网页链接) 介绍了中国从1978-2015的经济不平等。摘要中强调了四个基本的发现:财富/年收入比从1978年的350%增长到2015年的700%(有了比较好的资本积累),国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从70%降到30%(有了明显的市场化),前10%的收入比重从27%上升到41%,后50%的收入比重从27%降到15%。总体上中国的经济不平等从北欧水平(当然是比较穷的北欧水平)发展到接近美国的水平。

经济学家的图都做得很好,所以我就只放图:

图1:1978至2015年中国前10%,中40%,后50%的收入占比变化。最上基本维持不变的是中产40%,中间不断上升的是前10%,不断下降的是后50%。

图2:1995至2015年中国前10%,中40%,后50%的财富占比变化,最上不断增加的是前10%,中40%和后50%的资产都是下降趋势。(不过财富的数据是从问卷调查来的,数据质量可能不一定那么好...毕竟突然有人上门问你家有多少资产谁也不会老老实实回答...)

 

图3:中国前10%收入占比与同期的美国和法国的比较,基本趋势是越来越接近美国

图4:中国前10%财富占比与同期的美国和法国的比较,基本趋势是非常接近美国。在2015年前10%的人占有了67%的财富,47%的收入。

图5可能可以用来弱弱地佐证“先富带动后富”,中国在1978-2015人均收入增长6.2,最富的0.001%增长速度是9.2%,最穷50%是4.5%,中间40%增速是6%。比起美国法国都要更快。也可以看到美国最富的0.001%收入增速居然还有5.7%...太惊人了...

 

 

【6】肥啾电影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确实有点水啊,打头阵的居然是老生常谈的AI利用机器人三定律的漏洞反杀人类,这个高概念都被很多电影玩烂了,其他几集确实没啥值得看。这季也就第六个《整个屋子》和第八个《溺水的巨人》算是好一些。 

《整个房子》把圣诞老人怪物化非常让人惊喜,圣诞老人白胡子红衣服的经典形象在笔者的观影印象中是从来没有被颠覆过的,而这次直接将一个慈祥的形象变成怪物,是让人始料未及的。而小女孩在片尾说的那句“如果我们不是好孩子会怎样?”让人会心一笑,同时又细思极恐。

《溺水的巨人》非常有的隐喻,有一定的文学性。短片从男主这位学者的视角出发,也对巨人的身体,年轻高贵的脸庞感到震撼,感到一种神圣不可侵犯,可远观不可亵玩。然而很快,就有人骄傲的踩在巨人的胸膛上。人们从最初的震撼中醒过来,立刻开始了亵渎这种神圣。恣意的戏耍,涂鸦,玩弄这具尸体,而神圣此刻也不再代表神圣,美也不是美,而是一种消费品,一种景观,巨人彻底沦为了消费和娱乐。作为男主的学者刚开始是旁观,带着一点憧憬和神圣的尊重,却又对时代和人群无能为力。最后,连学者也终于踏上了这具尸体,近距离观察这伟大的造物。
世上的人和事,大抵都如此,近看,都不宏伟。一切都变成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荒诞和无奈。最后所有的信仰和神圣一同被“肢解”,再也没有希望和神圣的信仰,只有残酷的真相,娱乐,解构,猎奇,利己。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人们愈发无聊。这好像是一个的预言,人类最终的结局。

 

 

 

【7】风息神泪 

马努的伯伯去世了。在医疗资源连城市也不能保证的时候,农民更是被轻视和放弃 。印度放弃了农村,将权力下放给宗教和宗族。放弃了最贫困,最穷苦的人群,他们的死亡甚至不能计入数字。

中国的乡村也曾经是这样,建国初期的时候,全国的医疗资源只有10%在农村。
教员看到统计数据后很生气,做出了要重点保障农民得到医疗的指示。由此卫生部出台了《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
很多人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和手册指导,当了赤脚医生。
他们确实绝大多数没有受过高层次教育,也只会一些基础的治疗。但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的农民第一次拥有了上百万的医疗人力资源。平时最基本的伤口包扎,头痛脑热有了可以保底的地方。避免小病拖成大病以至死亡。
后来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民医保。这些年农民的医疗保障有了进一步提高。
当年的那些赤脚医生,很多人服务到老年。我在零几年的时候走访过成都周边一些乡镇,见过不少六七十岁的乡村医生。基本就是从那个年代一直服务过来的。某些偏僻地方,方圆十几公里,就那么一个人,负责着深山里几个村能有保底的医疗保障。
几十年。
有些人现在都还在,继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你曾以为他离开很久了。

 

 

【8】夏天_下大雨 

展开说一下图中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的话术。以前讲过,煤气灯效应的目的就是要否定对方的现实,让对方怀疑自己是错的。正常的交流中,当一方说出一个观点,另一方会给出合理的回应,无论同不同意这个观点。在煤气灯话术中,他的目的不是要和你讨论现实而是要扭曲你的现实,让你觉得自己是错的。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呢?很简单,拿一面扭曲的镜子来给你看。比如你说某某赚钱多,他就说有比尔盖茨有钱阀啦?你说自己孩子考试考的不错,他就说有某某学霸考的好阀啦?懂了吧,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是需要别人作为一面镜子来照出自己的现实的,而点煤气灯的人就会故意拿一面扭曲的镜子来照出一个扭曲的你,让你怀疑自己的现实,怀疑自己。

 

 

【9】@林奶粒

乔姆斯基在《必要的幻觉》里用不小的篇幅谈美国媒体受美国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在巴以冲突中的不公正立场。1987年,联合国大会的一项决议谴责“任何国家在任何地点制造的恐怖主义”,该决议的投票结果是153比2,投反对票的是美国和以色列。当时的媒体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孤立状态拒不报道。次年,巴勒斯坦国民议会提出实现政治和解的一些建议,且正式重申了对联合国关于恐怖主义的决议的承诺,但美国政府宣布不接受巴勒斯坦国民议会的决议,而美国媒体则完全忽视美国和以色列在一些重要国际共识上的孤立状态,继续对巴勒斯坦持批评态度。

乔姆斯基对此评论称:“简而言之,如果世界与我们意见不合,按照简单的逻辑,毫无疑问,世界是错的。这就是我们处理问题的全部方式。我们不会讨论甚至不设想任何其他可能性。更惊人的是,我们都不承认世界与我们意见不合这个事实……多年来,媒体的自我审查使得美国和以色列能够阻挠本来早已可能实现的世界上最严重、威胁最大的事件之一的政治和解。”

对我们而言,值得警惕的是英文媒体的全球影响力可能造成的认知盲点,当英语新闻机构分支遍布全球,而英语又是全球通行语言的时候,我们对世界很多角落的理解和认知其实可能是被某种单一信息源垄断的。

@西窗随记:简中网络媒体自媒体就更操蛋了,简直没法看,但是这种污染了的信息左右了绝大部分人的认知。

 

 

【10】@顾惜之

感觉现在的“鸡娃”尽整些没用的,很多家长没个明确的目标,就在瞎鸡。高考、竞赛、学艺术、爬藤……是不同的培养路子,得从家庭条件和娃的天赋出发。要搞清楚什么是富人的游戏,什么是中产及以下的务实之道。
马术、击剑、高尔夫球、冰球、外国游学那些就是富人的游戏,爬藤才需要这种点缀,父母需要勒紧裤腰带才能供的话,好好考虑一下性价比,不要鸡血上头。
没看几本中文课外书,作文都写不好呢,就在那一个劲鸡英语,抢考位考什么KET、PET。这东西又不和升学挂钩,有这时间倒是啃几本故事有趣的英文原著啊。
没几个孩子适合走钢琴家之路,父母就在花大钱逼学钢琴了,到时候娃拿着一张八级十级的证不知道能干啥。前阵子的社会新闻,犯罪者是个社会闲散,以前还考过钢琴十级呢。
我觉得,如果家长搞不清楚培养路子,说明你就没这个眼界和水平,还是别瞎鸡了,少浪费自己和孩子的时间,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吧。
你就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抓抓体育锻炼和保护视力;学会表达爱和引导孩子表达,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别把孩子整抑郁了;孩子哪科跟不上了,跟TA商量如何补习提升;言传身教,并邀请孩子一起看好的影片和书,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三观和不错的审美。
有天赋的不需要鸡,没天赋的鸡也没用。家长只要保证自己在娃成长需要往上爬一爬跳一跳时能提供支持就不错了,娃如果不需要不肯要,你塞也没用。

 

 

【11】@千寻和菠萝油

我希望北上这种发达一线城市的朋友,在所有谈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话题时,能表现出适当的沉默。刚刚刷到一个北大附中的女生拍自己高中的一天,八点多到校,击剑国文,生物实验话剧排练。评论里河北,河南和安徽这些高考大省的同学表达了朴素的羡慕之情。紧接着就有北京人表示:“北大附是特殊情况,大家不要误会,北京其他公立学校同学也是要和大家一样穿校服做试卷刷题的。”我真的很想请求一下这些同学,在类似黑人群体控诉“black lives matter”的时候,就收一收你说“all lives matter”的欲望好吗?大家同样是早起上学,你七点半起床,我五点半起床。同样是老师讲课,你的老师毕业于北师大,我的老师毕业于省内二本师范。同样是做题,你是为了考上重本,我是为了考上本科。你的模拟考是海淀联考,我的模拟考是学校从江浙沪那里借来的考卷。你的那些话,在那些每天在学校呆12+小时,周末只休息半天,学到掉头发,最终只考上一个二本的做题家们面前说:“我们学习也很努力。”既正确又烦人。我举个例子,我的一位户籍北京的网友,说自己没法考研,只能选择出国的原因是:“没法坐在那一天学个上十小时。”我不求你们反思自己的privilege了,沉默是美德。

 

 

【12】@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后知后觉看到有人被骂到基本社死,这两年越来越觉得,社交媒体时代最好的工作是在专业领域得到认可,而大众层面默默无闻,网络给你的所有东西,最终都是要还的,应该尽早把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与这个世界完全分开。


@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离开夏尔前山姆对弗罗多说:“经过昨晚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同了。我好像不知怎地预见了未来。我知道我们要走很远很远的路,进入黑暗,但我知道我不能回头。现在,我不想去看精灵了,也不想去看恶龙,或高山——我也没法肯定我想要什么,但是到头来我有事要做,而那事在前方,不在夏尔,我必须做到底。”

 

 

【13】“爸,你还是不要退休了”

 

【14】@tombkeeper

保守主义,就是“已有的都是好的,已有的都是对的”。
民族主义,就是“我们的都是好的,我们的都是对的”。
保守主义加民族主义就是“我们已有的都是好的,我们已有的都是对的”。

 

 

来源:新浪微博 由 喷嚏网 综合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