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浮世汇328】并非灭活疫苗有效率太低,而是mRNA疫苗有效率太高

xilei 发布于 2021-4-12 16:42:00


【1】庄时利和 

科兴在巴西的III期临床试验论文发表了,我刚看了一下,挑几个重点说说。
简单介绍一下临床试验背景:2020年7月21日至12月16日,巴西共招募12396名志愿者,分别接种科兴疫苗和安慰剂。
主要临床终点:接种完第二针疫苗两周后出现新冠症状的患者数量。
次要临床终点:预防疾病的严重程度,即预防普通症、重症和死亡的有效率。
主要安全结果:接种后7天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重要结果如下
1. 有效率:接种完第二针疫苗14天后的4953人中,出现85例有症状感染者(11.0 / 100人年);安慰剂组的4870人中,出现168例有症状感染者(22.3/100人年),由此推出科兴疫苗有效率50.7%。
2. 预防重症:科兴疫苗接种14天后,对于预防3分及以上病例(需要干预)的有效率为83.7%,对于预防4分及以上病例(中/重症)的有效率为100%,所有重症(6例)都在安慰剂组。
3. 安全性:疫苗组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为注射点疼痛(60.3%)、肿胀(5.8%)和瘙痒(4.2%);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为头痛(34.3%)、疲劳(16.0%)和肌肉疼痛(11.7%)。总体来说科兴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4. 老年人:18~59岁年龄组有效率50.7%(83/4741 vs 164/4663),60岁以上年龄组有效率51.1%(2/212 vs 4/207)。由于60岁以上入组人群有限,所以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但我认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为老年人接种科兴疫苗是可行的。
5. 变异体影响:巴西主要有三种新冠病毒株,分别是B.1.1.28、P.1和P.2,第一种是野生型,后两种是变异体,该研究所在地区的主要变异体是P.2。45名检测的志愿者血清对B.1.1.28、P.1和P.2的中和活性比例分别为32人(71.1%,GMT64.4)、31人(68.9%,GMT46.8)和36人(80.0%,GMT45.8),研究认为疫苗接种者的血清对所有这些变异体均有一致的中和作用。
6. 两针间隔时间:巴西的研究也展示了间隔时间的重要性。两针间隔<21天(应该是14天),有效率49.1%;两针间隔≥21天,有效率62.3%。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几个月前的微博中就强调间隔时间一定要足够长,更不能用两针左右胳膊一起打。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国产疫苗最详细的III研究结果了,这也是我在国产疫苗当中一直推荐科兴的原因——安全有效,并且数据更全面。

 

 

【2】庄时利和 

今天从别的层面,和大家聊聊新冠疫苗的有效率。
现在很多人争论的问题本质,我认为其实并非灭活疫苗有效率太低,而是mRNA疫苗有效率太高。

关注我微博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谈得最多的疫苗就是mRNA疫苗了,尤其是辉瑞疫苗。我也从来不乏对这款疫苗的赞扬,无论是III期临床试验还是各国的真实世界研究,辉瑞疫苗交出的都是极高分的答卷。
然而,人们总喜欢像梁山好汉排座次那样,给新冠疫苗也排个先后。这本身无可厚非,如果有得选的话,人们总是愿意选择最好的,尤其是像药物、疫苗这种关乎生死的东西。
而辉瑞疫苗实际上给了不少人一种错觉,那就是一支新冠疫苗的有效率就应该那么高。

在谈论新冠疫苗有效率之前,我想谈谈另外一种疫苗,这是除了婴幼儿的计划免疫疫苗以外,人类接种最多的疫苗。
流感疫苗。
和新冠疫苗一样,流感疫苗预防的同样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病毒,而流感也是许多国家每年最多的传染病。
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里面,流感的发病人数是114万,发病率为81人/10万人,是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并且这个发病人数可能还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并非每个流感患者都会去医院就诊。
而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接种流感疫苗。然而,流感疫苗的有效率可能比你想象的低很多。
根据美国CDC的统计数据,在过去11年,美国流感疫苗的实际有效率平均在40~50%左右,其中最高的一年也只有60%,最低的2014~2015年的流感季,流感疫苗有效率跌至19%。
流感疫苗有效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流感疫苗的变异较多,流感病毒会通过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和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的方式发生改变,因此即便一支流感疫苗通常可以三到四种流感病毒,但整体而言有效率仍然不高。
但即便这样,流感疫苗仍然可以大幅降低你感染后发展为重症以及需要住院的概率,即便你感染的这个病毒并没有被这一年接种的流感疫苗所覆盖。
所以,40~50%,这就是流感疫苗的实际有效率,而在过去这么多年当中,各国人民也完全接受了这样的流感疫苗——保护力不高,但是打仍然比不打强得多。

除开流感疫苗以外,我们再简单说说成年人中打的比较多乙肝疫苗和HPV疫苗。
和流感及新冠不同,乙肝病毒(HBV)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后的影响主要是远期影响。比如乙肝感染→肝炎→肝硬化→肝癌,HPV感染→CIN病变→宫颈癌等(HPV感染会导致的远不只是宫颈癌一种癌症,限于篇幅暂不展开说)。因此这两种疫苗的有效率,评价起来也会更复杂一些。
比如乙肝疫苗,我们就举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抗体阳转率,实际上在成年人当中,接种后的阳转率往往不如儿童,一针的阳转率大概是50%,两针80~90%,三针才能达到95%,而40岁以上成年人的阳转率更低。
十年前我还在读书那会,我记得内科学教肝病的教授说40岁以上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的阳转率大概是60~70%,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提升。
而有效率通常来说都是低于阳转率的,因为产生抗体不代表可以完全保护不被感染。而被很多人诟病有效率低的新冠疫苗,成年人接种后的阳转率是多少呢?97~100%。
再简单说说HPV疫苗。HPV疫苗接种确实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那么这个降低的概率有多少呢?这个要看年龄段。正好去年NEJM发表了一项瑞典的真实世界研究,瑞典跟踪了超过160万名女性,发现HPV疫苗接种显著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并且越早打越好。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是17岁以前接种HPV疫苗,这个宫颈癌风险降低超过90%,但是如果是17~30岁之间接种,降低的风险就不到50%了。

以上我非常粗浅地对比了几种疫苗,从学术上来说是不严谨的,但我想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一个道理——
过去许多疫苗的有效率,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但是我从来没有在身边人问我「庄医生你建不建议我去打流感疫苗」的时候回答NO的。
流感疫苗、乙肝疫苗、HPV疫苗,它们都是很好的疫苗,保护我们远离很多疾病。
说回新冠疫苗。为什么WHO设置的红线是50%?诚然,疫苗有效率当然越高越好,但是每种疫苗都有其技术限制,而WHO认为,如果一种疫苗能降低50%的有症状感染,那么这就是一种合格的疫苗。
这些已获批的新冠疫苗,有效率再怎么低,也强于流感疫苗。
许多有效率没有辉瑞/moderna那么高的疫苗,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它们可以降低感染率,能降低感染后出现症状的概率,能大幅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这就足够了。
辉瑞疫苗给了一些人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所有新冠疫苗都应该那么高。其实不是的。
这就好比,你的卡罗拉再怎么改造都是跑不过法拉利的,但是你开你的卡罗拉去买个菜去接老婆下班去接女儿放学回家,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要认清两个事实。
-灭活疫苗有效率不如mRNA疫苗,这是事实;
-灭活疫苗仍然是有效的新冠疫苗,这也是事实;
如何评价灭活疫苗技术?有的人用的词是「成熟」,有些人用的词则是「落后」。
在我看来,这种技术是成熟,落不落后我不知道。灭活疫苗本身是美国所有类型疫苗中种类最多的,从流感、乙脑、脑膜炎到狂犬病,全都有灭活疫苗。
并非灭活疫苗的有效率太低,而是mRNA疫苗的数据过于耀眼,让你很难不将其当做新冠疫苗的标杆。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疫苗,这是一种代表着未来的疫苗。有效率高,生产快,可以激发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可以快速应对变异体作出修改,它的一些优点正好也是灭活疫苗的不足。
换句话说,新冠的灭活疫苗虽然是合格的,但是这种技术本身是有一些硬伤的,这种硬伤不是换一个国家研发就可以避免的。
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某一天,一些现行的疫苗技术可能会被mRNA疫苗淘汰掉,就像活病毒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我们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一样。
但这一天不是今天,不是今年,mRNA疫苗还有许多关键难题有待突破,比如如何在普通冰箱保存,比如如何降低LNP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等。
我们需要加快速度,研发出属于自己的mRNA疫苗,并且这支疫苗需要经得起实战考验。
那么疫情之下,什么样的疫苗才是最好的?
就是你现在能打得到的那一支。

 

 

【3】五岳散人 

这几天感谢很多网友的关心,怕我在日本过得不好,会被核污染,即使我没被核污染,吃的鱼也会。
我不太喜欢吃鱼。
有鉴于此,难得关心了一下这个新闻。日本NHK电视台报道,这次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的标准呢,是其中放射性物质锶和铯会基本去除,但氚仍在其中。
含量达到多少呢?废水中氚的浓度将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用水标准的七分之一。
也就是说啊,您如果喝的水是世卫组织标准,吸收到的放射性物质氚比这个水高七倍。
与此同时,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认为,这种氚水的排放是“惯例,并且安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表示支持将福岛第一核电站蓄积的处理水排放入海,称其符合国际惯例。
但绿色和平组织说呢,这水里还有碳14,也是非常危险的,会进入到生物体内,可能会破坏DNA。
鉴于该组织在科学方面一直不太靠谱,以及我个人更相信国际原子能机构,我觉得问题不大。
谢谢诸位关心。等我开始变哥斯拉的时候,会在这里放照片的。
P个他妈S:你们这帮傻逼多少用点儿自己那个崭新的脑子,咱政府都没说啥,国内、国外那么多核专家,您看有一个出来说话了么?
您从公众号里得来的信息,比他们这种沉默的表态还牛逼?
美国人比您害怕核污染,他们也临着太平洋。
日本排放核废水这事儿,不但有第三方监督,还有民间组织监督。
至于那个“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的“新闻”,是2012年6月德国海洋研究机构做的扩散模拟,模拟的是铯-137的污染扩散。
对了,您是不是没看“新闻”日期来着?
还有个事儿忘了说:有人问,这么安全的水干吗不直接灌溉土地、饮用?大概因为那他妈是海水吧。

 

 

【4】「如何面对失去的感觉」

 

【5】游识猷

读到一篇关于社交焦虑的文章。

社交焦虑(社恐),其实就是一想到和人打交道(所谓“社会威胁”)就会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包括生理反应(心跳加速、出汗)、认知反应(想到社交里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情绪反应(好痛苦、想躲起来……)以及行为反应(退缩,降低存在感)。

问题在于,我们人类是著名的“社会动物”,我们这个物种就是靠合作才能这么成功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演化出“社交焦虑”这种玩意呢?

相关猜测包括——

①社交焦虑对于低阶层的人来说,的确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成员地位区别明显的社会结构里,高位者可以决定低位者的生死。对于在群体里本来就地位低下的人来说,如果不社恐,如果过于“自在”,可能就会被群体踢出去了。于是,社恐增加了部分人生存繁衍的机会。

②正因为社会合作很重要,所以注意到自己有没有被社会排斥也非常重要。就像我们有内置的“温度感受器”“痛觉感受器”,来提醒自己现在是不是太冷/太热/受伤。社交焦虑就是一种“社会排斥感受器”“人际关系衡量器”,会时不时提醒你注意下,自己的人际关系还好吗?有没有一不小心就社会性死亡了?

③我们人类是一种非常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意思是我们会通过童年的经历,来确定自己所处的环境,大幅调整自己的状态。

比如说,如果童年营养太差,我们的身体就会认为自己处于“缺吃少喝”的环境,于是把自己的代谢调整到很会储存能量的模式——于是长大了就容易发胖/得糖尿病。

如果童年常常被社交排斥,比如上了一个老师冷漠、同学霸凌的学校,我们的身体就会认为自己处于“社会排斥”的环境里,发展出“社交焦虑”,就可以更好地在严酷环境里保护自己。长大后即使到了正常环境,也依然对社交充满恐惧,而且很容易无中生有地看到别人的拒绝——别人可能不是那个意思,但大脑会认成拒绝。这就又加深了社交焦虑和恐惧。

解决办法是,多多提醒自己,自己现在已经不处于一个“被集体排斥就会死”的年代了。“社交性死亡”,毕竟不是真的死亡。多试几次可能就会发现,“社死”的后果也没多严重。如果某个群体就是不接受你,还可以换个群体再试试。

对大人而言,小孩子如果需要转班/转学,还是不要嫌麻烦,不要想着“这可是名校啊”——当孩子处在被排斥的环境里,“名校”并不能给ta什么成长上的好处。

Karasewich, T. A., & Kuhlmeier, V. A. (2020). Trait social anxiety as a conditional adaptation: A developmental and evolutionary framework. Dev. Rev., 55, 100886. doi: 10.1016/j.dr.2019.100886

 

 

【6】@游识猷

如果真的理解胎盘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人想吃“紫河车”了。

胎盘的起源,是大概9000万年前,有些逆转录病毒侵入了哺乳动物的基因组。

这种情况打个比方,就类似HIV病毒导致的转基因事件。

然后呢?反正整合呀突变呀,有些动物挂掉了,有些动物挺住了。很多代以后,胎盘这玩意它就出现了。

这东西起源就挺凶,长起来也很凶。现在胎盘研究者公认的是,胎盘的很多行为是跟肿瘤很类似的。

胎盘需要侵入母亲的子宫内膜,利用母亲的血液供应,形成自己的血供网络,在此过程中,还要逃过母亲免疫系统的排斥——猜猜还有谁这么干?癌细胞。有时候,胎盘长得太过分了,甚至会侵入子宫壁,甚至长到附近的器官比如膀胱里。

胎盘不仅看起来像肿瘤,测序起来都像肿瘤,Nature刚发了个研究,在37个胎盘上取了86个样本,发现不但每一块胎盘样本都有遗传突变,而且那些遗传变异非常类似儿童恶性癌症。总体来说,胎盘就像一个个小肿瘤组成的大拼盘。

研究者还猜测说,胎盘可能是受精卵“倒垃圾”的地方。在早期,受精卵分裂迅速。有些出错或者突变得太厉害的细胞,可能就会被丢去胎盘,而不是留在胎儿这边。反正胎盘用9个月就要丢掉,胎儿可是要用上几十年的。研究者就发现,有个胎盘的部分细胞里出现了三条10号染色体,而胎儿的染色体却是正常的两条。

所以对于那些吃胎盘的人,我有个发自内心的疑问——你们吃煮熟的肿瘤吗?或者煮熟了的良性肿瘤?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胎盘跟这些东西真的差不多啊。

关于胎盘的新研究↓↓↓
Coorens, T.H.H., Oliver, T.R.W., Sanghvi, R. et al. Inherent mosaicism and extensive mutation of human placentas. Nature 592, 80–85 (2021).doi.org/10.1038/s41586-021-03345-1

 

 

【7】儿科医生小平平 

枇杷虽然好吃,但是枇杷没有止咳的作用。
有止咳作用的,是枇杷叶。但枇杷叶之所以能止咳,是因为含有氰化物。微量的氰化物的毒性作用,就是麻痹咳嗽感受器,从而起到止咳的作用。
和枇杷叶止咳作用类似的,还有杏仁。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甙在苦杏仁酶或胃酸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氢氰酸。氰离子与含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妨碍正常呼吸,因组织缺氧,机体陷入窒息状态。另外,氢氰酸还能作用于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之麻痹,最后导致死亡。

 

 

【8】扭腰1村民

昨天CNN新闻网站上发表了一篇该媒体驻亚洲记者Selina Wang的文章 (链接发不出, 只能自己去搜),述说自己作为第二代华人在美国和中国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本国人”, 反映了华人移民与母国和国籍国的复杂关系,以及美国华人在美中关系恶化和反对针对亚裔的暴力运动中这两个背景下的微妙地位。

Selina Wang的成长背景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大陆新移民第二代: 她是大陆留学生的女儿,生长在美国,但小时候河南农村的爷爷奶奶到美国带大。她和妹妹小时后的做早学的语言是中文,每年夏天都回中国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度过夏天,受到中国文化熏陶。她后来上了哈佛,是高才生,在哈佛时就在学生自办报纸和电视台做编辑记者。2013年毕业后到媒体工作,后来到CNN被派往亚洲。

可以说,她的这几年的心路历程真实反映了新一代美国华人(即大陆移民第二代)的处境和心态, 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她父母一代甚至更多来自中国大陆移民的处境和心态

 

 

 

来源:新浪微博 由 喷嚏网 综合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