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浮世汇209】这篇写给美国读者的纪实文学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人

xilei 发布于 2020-8-12 10:05:00

【】子陵在听歌

在美国城市知识分子中十分时髦的杂志The New Yorker今天发表了一篇长文并在网站置顶,How China Controlled the Coronavirus。这篇文章由四川大学英语纪实文学教师Peter Hessler(何伟)所写,读了以后让我深受感动。读完后我转发给了很多美国朋友。在此我隆重推荐这篇文章,也十分感谢Hessler老师的真挚和详细的报道。 

中国控制COVID-19是成功的,但是美国媒体鲜有对中国抗疫经验的报道。Hessler曾在中国过工作过3年,21年后他重新入职四川大学教授英语纪实文学。Hessler以讲故事的方式,并以自己在川大教授的一门课展开了这个故事。他先讲述了学校在疫情停课前、网络上课期间和学校重新开学后的种种细节举措,比如学校的投递机器人和对应人名的电子检测;而后发展到了他孩子所在学校采取的各种防疫措施,比如女儿学校中的戴口罩、课间洗手举措,及各种普及教育方式;再延伸到了他在视频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当地的COVID-19防疫调查,并由此展开了故事主体。

他所教的学生们在学校变成网络教学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各个省市和各个社区。他请他的学生采访和报道所在地的抗疫和重启经济举措。比如有的学生采访了当地关闭商户改善经营方式,从烟酒销售转变成牛奶投递;有的调查呼吸机工厂生产增长10倍;而他的一个学生详细地记录了当地居委会如何进行接触者追踪,并举例描述了一个感染者全部接触者的追踪过程。每个学生展现的每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而后他采访了牛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帮助建立社区追踪数据库的故事,并介绍了国内电商公司和相关部门的隐私保护,他讲述的微信不愿意透露用户隐私信息的例子和时下美国以窃取隐私为名禁止微信的总统令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还采访了CDC工作人员和流行病学专家,后者展望了如何寻找在全民戴口罩和全民隔离之间的一条防疫中间路线。

他的行文全部是细节,几乎没有自己的主观带入,但他从这些细节中体现了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相信科学,相信教育,努力和社会团结协作。他还特意将他学生能进行如此深入调查的原因归因于了中国高考的训练。

最后他将许多现象扩展到了更深的中美关系层面,在他笔下普通中国人善良而公正。比如他写道新发地市场的“北京大爷”体现了普通老百姓尊重科学并自律。比如他的美国女儿在上学时听到了反美言论后,班主任老师特意给同学们介绍了Elon Musk和SpaceX,告诉学生各个国家都有优缺点。他也展现了他的学生对美国的看法,疫情后对中国的想法,及对社会平等和对LGBT的态度,从而反映了这些孩子的开明和善良。他以学生给他一个的生日礼物作为结束,虽然他没有在现实课堂中见到任何一个学生,但这些学生制作了一个有他们每人照片的同学录并投递给他们,他由衷感动。这也是点睛之笔。

这个纪实文学作品是我在Shanghai Free Taxi后看到的最好的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甚至好于Shanghai Free Taxi,因为这篇写给美国读者的纪实文学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人,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才是两国能化解敌意和增进了解的必由之路。

我很羡慕四川大学有这样好的英语老师,专业、深刻、注重细节又善良。

 

【】@荐见

早上起床就看了张玉环的二儿子张保刚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说的话,真是看哭了。太痛了

“这么多天,我父亲每次出门,都要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好像一刻都不想放开。下楼梯时、在我租的房子里、出门时,他都必须拉着我的手,跟我的小孩是一模一样的,旁边过一个车,他的手就会更用力一点。

他还停留在1993年,回村的时候他问,现在的生产队队长是谁。我现在要教他过马路,斑马线怎样走,什么是双车道。那天我买了一条草鱼,16块钱,他感觉太贵了,他觉得三五块钱就能买到,他现在对这个社会的接受能力可能还不如我的小孩吧。

从我个人来讲,我母亲受的伤害是最大的,她抚养我们、供我们读书、教导我们,她自己生病了也坚持为我父亲伸冤,现在我父亲出来了,妻离子散,我母亲也回不到从前了。

以前她很痛苦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多希望是把我放到监狱里面去,让你爸爸出来。”长大了回想起来,她得是多无奈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我们接受采访,能说出来的都是冰山一角,即使这样也有人在网上评论说我们为了蹭热度,说我妈是为了分钱才来见我爸的,还有的说我爸在演戏,我感觉这个社会上有些人的想法真的不可理喻。

按理说,本来生儿育女是两个人的事,结果丢给我妈一人,她为我们遭受这么多痛苦,就算要回报,不应该吗?何况她说了这么多次,什么都不要。

所以我母亲自从那次之后,她就很伤心了,第二天就告诉我们的律师说再也不接受任何采访了,让律师发声明,说日后我父亲如果得到国家赔偿,她一分也不会要。

网上那些话说是不要去理会,但是心里总是会留下一块烙印吧。”

 

【】@库特纳霍拉的骨头

一开始我就担心宋小女会被一些大V从他们习惯使用的话术攻击不符合“女权”。我尽量平和地解释一下为什么她会18岁结婚20出头生子38岁当奶奶。
张玉环被抓的时候是1993年。在2006年之前,农民要交农业税,俗称皇粮,春秋两季交,1990年代前期还需要交实物,中后期才改成可以交钱(如果你上过中学可以知道这是租庸调和两税法的区别)。除了皇粮之外,各地还有自己的农业征收项目,俗称“三提五统”(各地略有不同,但基本都有)。这种体制下,农民是被牢牢捆绑在土地上的。分到了田,你就必须要种,在交实物时期,你甚至请不到几个人来种,因为人人家里都有田要种,有皇粮要交。
改成可以交钱之后就好了一些,种田能力强得可以包田。此处必须注意的是:农村土地合法流转是2004年的事,在2004年之前,农村私人之间搞的土地流转都是不合法的、没保障的。
因此,在当时的农村,人丁多了,就可以多分田,多有人种地,这对农民来说是个很自然的事情。
当时的农村还有个问题是没有社会保障。城里长期都是全民公费,现在有医保,过去是看病单位报销,但农民没有这个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2004年的事,在有新农合之前,农民看病养老全靠自己。
靠自己意味着生活风险非常高。一个出路是把农村户口变为城市户口,难度非常高,途径有:当兵(基本上只有男的有机会)、考学(大学扩招之前比率非常低)、跟城里人结婚(偶然性很大)。这些途径都很难,那么,对大部分无法转变身份的农村人来说,降低风险的方法就是早婚早育,这样,将来不管是自己还是父母生大病、变老,都有足够多的兄弟姐妹和儿孙来帮忙分担风险。
因此,无论是对宋小女还是张玉环,早婚早育都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策略。它合理吗?在如今的我们来看当然不合理,但看问题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背景。
我们来看宋小女这个个例。据报道说她从小身体不好,因此没有学到农村妇女必备的农业技能,也没有持续上学,对她的父母来说,她成年了(结婚时18岁,没有到合法结婚年龄,但也不算童婚),就要开始给她找婆家。为什么急着找婆家?因为她身体不好。身体不好就要早婚早育。这跟城市里的情况非常不同。在城市里,身体不好的女孩父母很可能会努力攒钱买房子给她保障让她一辈子不结婚不受生儿育女之苦,但基于上述陈述,大家现在能理解这个策略了吗?
她父母不可能照顾她一辈子,她哥哥有自己的家庭要负担,她因为从小辍学加身体不好她父母也不会舍得她出远门打工,只有早婚早育才能让她尽快得到终身的家庭保障,尽快生孩子才能让她将来需要人力和金钱照顾时得到儿孙的支援。
如果没有1993年的意外,这条路是可以走下去的。张玉环跟她感情很好,夫妻之间互相照顾有商有量;两个儿子很快就会长大,考学说不定能翻身,考不上根据后来农村普遍的情况也可以出外打工往家里寄钱。十几年之后江西省会引进很多沿海地区退过来的工厂,她不用离家很远也能打工。
再强调一次,我并没有为农村早婚早育辩护,而是在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在当时当地被广泛采用的生存策略。
我没有肯定它的意思,我只是希望诸位不要用2020年城市女性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选择。是的,对城市女性来说,你可以职场纵横,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婚嫁是否生子。但这跟你个人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因为你从小有书读而且你的学校条件一定是远远好过农村的,是因为你的父母哪怕当年下岗了,最后退休了也有社保、你自己也有社保。这件事说到底看投胎拼运气。
就好像宋小女这条路能走下去运气的成分很大。更多的农村妇女遇不到这么好的丈夫,生育也是对身体平白的消耗和摧残,饱受丈夫和婆家的精神与肉体虐待。当时农村妇女的自杀率可以证明这一点。
是农业税的废除、土地流转合法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农合的推进把妇女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是指责运气不够好没有足够多选择的人。
诚如《了不起的盖茨比》那个被用烂的开头所说:“当你批评别人时,要想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样的条件。”

 

【】@弦子与她的朋友们

看到由宋小女的处境延伸到农村女性议题时,还有很多人在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农村女性出走到城市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当我们讨论一个议题,还是要接触那些真正做家政的农村妇女,了解她们的困境。
我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和女权小伙伴去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拜访,负责人老师给我们介绍过北京很多家政工的处境,其中很多隐性歧视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比如说:很多住家的家政工是没有雇主家钥匙的,平时在别人家非常不自由,连下楼都需要雇主同意。而住家的家政工一周最多只能休息一天,那一天她们也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回中介提供的宿舍呆着。中介的宿舍环境都很差,通常是很多人挤在一个房间打地铺。如果不是住家家政,阿姨们也就只能天天住这样的地方。
同时这些中介和家政阿姨签的合同也很不合理,并不是正式的劳动合同:她们没有五险一金、也没有解雇赔偿,合同往往也不在自己手里,工作能做多长全看运气。
很多家政工人还会遇到被雇主霸凌、污蔑乃至性骚扰的情况,这些时候她们都是没有地方诉苦的,也不敢对城里人维权。如果有家人同乡硬气,或许可以帮着出口气,不然就是闷头吃亏。
这样的处境在催生了鸿雁这样的社工单位,来帮在北京打工的家政阿姨们组织一些最基本的联谊与维权,让她们没那么孤单。但社工是一个打补丁的工作,并不可能帮她们解决制度性的问题。
有女性会为了赚钱来城市打工,可有一些农村妇女就是不愿意受气,或者担心自己被欺负被歧视,宁可呆在家里。
即使农村女性来到城市打工,也并不等于脱离了农村家庭。往往在完全陌生的城市,面对雇主和中介,这些家政阿姨更需要依靠家人:那天给我们上课的家政阿姨就是例子,她第一次去鸿雁就是老公陪着过去,因为她怕这是一个骗子机构。
出来打工更不等于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疫情北京很多家政工人失业,之前也有报道:珠三角地区很多外贸工厂倒闭,做工的阿姨只要年纪稍微大一些,都是失业状态。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线做到月收入一两万的月嫂,这是幸存者原则下的凤毛麟角。更多阿姨是给中介打工,哪怕月收入有几千,但极其疲惫枯燥,而且这收入也不稳定。
对于随时可能被解雇、没有五险一金的农村女性来说,她们要为养老找寄托,就还是只能指望下一代。
简单的对农村女性说“来城市吧”,不管她们要面对的显性的户籍、劳工、养老政策问题,还是隐形的歧视、霸凌问题,农村女性并不一定会觉得这个号召这是什么金科玉律,她们和城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亲密的联系。
我在去年去武汉郊区玩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个在工地搬沙的阿姨,我问阿姨为什么要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去城里做家政不是更轻松吗,阿姨的理由很简单:在家附近的工地工作她可以回家睡觉,而在城市她没有认识的人,也没有住的地方,她觉得在家更自在。
能去城市打工或许确实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女性的生计问题,但更获益的无疑是用低廉报酬购买劳动的城市人口。而无数农村女性为城市建设奉献了多年,所处的境遇并没有真正变好,她们最终还是要回到乡村,因为注定无法在城市养老。
号召关注农村女性面对的制度性难题,无论土地乘政策还是户籍养老,是因为要改变她们的处境,就是要切实的解决这些困难,这其中也必然涉及到城市人口的让利。
而不是简单的对她们说“来城市”,因为在现有条件下,要忍受农村的贫困,还是要面对城市的歧视与孤单,都是她们进退两难的选择。

 

【】光远看经济

过去40年,为了尽快发展,中国选择了一条成本比较优势的道路,在全球产业链上总是选择最容易的,体现成本优势的切入,而不是通过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你会发现,不管多高端的产业,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等,中国企业总能找到那个最不需要技术的点切入,并且很快把规模做到全球第一。很显然,这种模式是有致命的残缺的。这种模式在做大规模和追赶阶段是可以的,但到了一定阶段,其缺乏核心技术的弱点就会被无限放大。而日本和韩国和中国发展模式的最大不同,就是及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核心技术和创新上抓紧突破,避免了日后受制于人。

 

【】@推倒王道

说起编故事,我上高中那会儿正好学到《项链》,老师给布置了个作业:每人回去给这个故事想一个续写的结尾——现在看来就是全班每人写篇同人。(但后来才知道莫泊桑这个故事在语文课本里也真的缺个结尾,那都是后话且不提)交作业的方式当然也很简单,大家站起来讲一下自己的构思就行。然后老师从一开始就拼命企图忽视那个玩命举手的我,她对我的尿性还是略知一二的。但是随机叫起来的同学结尾都很无聊,不是玛蒂尔德意外发财,就是朋友大发善心,当然也有玛蒂尔德从此安心贫寒度过一生……总之全都又短又没劲。
距离下课还有25分钟,老师叹了口气,终于点了我的名字。
我精神抖擞地站了起来:
“玛蒂尔德回去之后,越想越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她乔装打扮,决定要把那条改变自己命运的项链再偷出来……”
老师的眼神露出了绝望,同学们全体如释重负,他们预感到接下来可能用不着自己了。
接下来的将近半小时,我把我当时正在看的十来本法国小说全搅和了一起,化身史无前例的拼贴怪,一口气从一条项链通到了法国大革命。
玛蒂尔德乔装打扮,潜入弗莱斯捷夫人家里,却听到夫妇两个人密谈,救下被关在阁楼里的老头子,意外得知项链里有藏宝秘密,她设法偷到项链,挖到宝藏去复仇,顺手领养了个正太,下水道勇救弗莱斯捷夫人,弗莱斯捷惭愧之下跳了塞纳河,最后知道她老公才是幕后大boss,挟持了她养的正太进了圣母院,两个人圣母院顶上决斗……
全班同学听得津津有味,老师脸色发青,直到下课铃拯救了她23333,我最后居然自主决定拖堂三分钟把结局讲完,玛蒂尔德在经历了无数之后,终于跟自己又捡回来的正太双宿双飞去啦……
老师(艰难地):
感谢这位同学,你这是给耗子续了条恐龙尾巴。
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公开讲同人小说的回忆了,合掌。

 

【】@吴钩 :自媒体网文+算法推送,制造了一个个信息茧房,而且是劣质的信息茧房。被投喂大的网民,肯定是一群傻叉。十年后的网民,肯定比今天的更蠢。

 

【】@养鸡大王欧阳铁柱

中国家长希望你们清楚一个道理
你们家孩子什么逼样,你们自己心里清楚,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看看你自己下班了以后回家什么逼样,是不是满嘴脏话喝酒吹牛B、抽烟打麻将满嘴跑火车,偶尔吵架家暴,斥责辱骂孩子;你家孩子天生是个变态跟影视作品没关系。
我们小时候泰坦尼克号未删减可以上CCTV6,我们的QQ里面有雨后的小故事,看了很多同人作品,我们成长没歪,虽然性教育没那么开放,但是我们都长的很好,知道对错,是因为家长教育的好,不是限制文学作品,也没有封杀游戏。
强奸犯就是坏就是损,跟色情没关系,我们也没说看完个黄片就去强奸了,强奸犯就是说明你家孩子就是那么个玩应,狗就能爬那么高,篮子就是篮子,成不了四喜丸子,烂泥糊不上墙,觉得自己孩子教育出了问题看看自己什么逼样,跟娱乐明星、跟游戏、跟影视作品无关。
你们家长要求的保护未成年就是封闭成年人的权益,让所有人陪着你们孩子一起,所以你们孩子问你们自己从哪里来的,你们会说从垃圾桶里面捡来的,所以会有小朋友问怀孕的妈妈生的小孩子丢进哪个垃圾桶,你们要真的想保护孩子,就多多科普性教育,别他妈性病一针灵和无痛人流广告满天飞。
如果你们真的觉得限制文学就是保护未成年,那我问你们,鲍毓明今天抓了吗?

 

 

来源:新浪微博 由 喷嚏网 综合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