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遭暴力强奸的少女,报案后承受的N次加害

xilei 发布于 2020-4-11 10:32:00

 

电影《素媛》剧照

“高管涉嫌性侵养女”

又一次,这样的新闻让所有人痛心。

据受害者李星星(化名)陈述,

自2015年14岁以来,

她遭“养父”鲍某连续性侵4年,

嫌疑人是上市公司高管,精通法律,

9年前还曾撰文,称中国对幼女性侵打击不足。

让人震惊的不只是侵害本身,

还有她两次自杀被人救回,

三次报警未得处理,反遭二次伤害。

医院检查结果显示,

李星星患有重度抑郁、重度PTSD和重度焦虑症。

 

电影《熔炉》剧照

她的遭遇不是孤例,

2008年,美国一个名叫玛丽的少女被强奸,

她第一时间报警,但警察没找到足够的证据,

却反过来质疑她说谎,

判她有罪,让她交罚金。

 

美剧《难以置信》剧照

好在“姐姐来了”,

数百里外,另两位女警各自经手了一起高度类似的强奸案,

她们结成联盟,抓住了一个连环案犯,

发现玛丽也是受害者之一。

 

现实中破了玛丽案的两位女警察

2015年12月,这个案件被写成了新闻报道,

《一桩难以置信的强奸案》

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

去年9月,美剧《难以置信》诞生,

所有关键细节都致力于还原真实,

播出之后,当事人都表示非常认可,

豆瓣评分9.2。

 

美剧《难以置信》海报

我们梳理剧集中的细节,

希望大家了解一个性侵案的受害者站出来之后,

将面对和遭遇什么,

以此为基础思考,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就像剧集结尾,疏忽案情的警察向玛丽道歉,

玛丽只是淡淡地回复:

“下次,做好一点。”


撰文   闫坤沐、石鸣、谢祎旻

 

当一个女孩拨打911报警, 

说自己被强奸了, 

她将经历什么?

 

一个夜晚,未成年少女玛丽和朋友通电话,直到凌晨四点才睡。她没关窗户,一个陌生蒙面男性闯入她的房间,绑住她的双手,蒙上她的眼睛,强奸了她。

 

玛丽第一时间报警,这时候,她不会想到自己接下来将遭遇什么。

 

首先是身体检查。采集口腔拭子、尿样,抽血,全裸拍照,然后是躺在床上,张开双腿,做阴道检查,样本来来回回要取十几次。对面的医务人员会问:你在过去72小时之内发生过自愿性行为吗?

 

接着是一遍又一遍的盘问,回忆被侵害的过程。

 

第一遍盘问来自上门搜集现场证据的调查员,第二遍来自接手案件的两位男警官,为什么刚说了一遍又要说?他们理由是,听调查员转述也许会漏掉重要信息。

 

第三遍,做身体检查的医务人员也要求她讲一讲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存档”。

 

这远远不算完,没过多久,办案警察又来了,想知道玛丽有没有重新想起些什么。盘问的话术称得上简单粗暴:他插入了你的阴道还是肛门,还是都插入了?

 

第五遍,说出来不够,玛丽还需要把自己的全部口供再写下来。

刚开始被盘问时,玛丽会反问:为什么又要说?次数多了,她变得机械而木然,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再次回到被侵害的当时当刻,哪怕这让她发抖、流泪,也没有人给她任何一句安抚。

 

盘问背后,是冷漠而严苛的审视。

 

很可惜,警察在犯罪现场没有找到毛发、体液、可供采集的指纹等直接证据证明这里发生了强奸案,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这个犯罪分子可真谨慎,而是首先怀疑:玛丽是不是在编故事? 

 

这样的思维不仅仅存在于警察身上。

玛丽回到家后,因为一些小事情绪崩溃,她的养母粗暴地要求她平静下来。而当玛丽假装自己没事了,故作轻松,回避大人的关心,养母又开始质疑她的反应不正常,她怎么可以像无事发生一样?于是养母也开始想:玛丽是不是说谎了?

 

当大人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预设,那么玛丽再也没有为自己辩驳的余地。

 

她接受盘问时的口供在细节上前后有出入,这就成了警察眼中她说谎的证据。连她的身世也变得可疑起来:玛丽从小没有父亲,生活在寄养家庭,所以养母和警察断定,她声称自己被强奸了,是为了求关注。

 

压倒玛丽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引导式提问。

 

“你说的不是事实对吗?”“你这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让我来猜一猜你为什么编瞎话……我猜的对吗?”

 

“你不回答我的问题就不能走。”……

 

排山倒海一般的质疑之下,心理崩溃的玛丽为了逃避这种难以承受的压力,只能哭着承认:是的,我说谎了。

 

于是,对面的警察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可以结案了。 

 

 首先怀疑受害者,而不是强奸犯 

 

《难以置信》的导演苏珊娜·格兰特曾获奥斯卡提名。她之前执导过有关被性侵女性的影视作品,非常了解她们的性侵指控会遭到怎样的怀疑。

 

“如果你在他们眼中没有可信度,那一切都是白搭。”

 

玛丽被逼承认自己编造了强奸案情之后,马上被起诉报假案,并且交了500美金的罚款,因为她“浪费了公共警力资源”,此外还要接受政府规定的心理健康咨询。

 

玛丽被侵害两年后,在另一个城市,一个名叫莉莉的女性也遭到类似的袭击。为了反抗,她从三楼跳下去,全身严重骨折躺在医院。

 

警察在明知道罪犯的目的是性侵的情况下,因为证据不足,就仅仅以入室抢劫结了案,没有再追查下去。

 

莉莉劝说邻居们每个月拿出35美元组建巡逻队,确保不会有人被害,但大家都不以为意。

 

讽刺的是,当莉莉终于出院,却轻易在自己家花园里发现了受害者的作案工具。可见当年的警察在搜证时多么敷衍。

 

住在华盛顿DC的丹妮尔·希克斯,她受害时才11岁,被轮奸。她的性侵案证据确凿,但是警方最后认定她是知情同意,无视她还未成年,法律上不可能“知情同意”和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她最后被起诉报假案,从家里被抓走,送到劳教机构呆了两年多才放出来。

 

萨拉·里迪是一个加油站的员工,一个小偷持枪抢劫了加油站,并强暴了她。警方认为是她自己盗窃了加油站的财物,然后为了掩盖罪行,编造了抢劫和强奸的情节。她被逮捕,送入监狱。直到强奸她的人自首才真相大白。

 

为什么警方总是倾向于不相信真的发生了性侵?李星星的案件中,让大家生气的除了嫌疑人鲍某的残暴,还有烟台警方那句:“别老说强奸强奸的”。

 

事实上,习惯性怀疑强奸指控,是男性主导的司法系统的一个传统。英国法的缔造者马修·黑尔在17世纪下半叶就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强奸是一项“很容易提出、很难证明、被指控的一方很难自证清白”的罪名。在DNA等破案技术大发展的几百年后,美国法庭在司法实践中,还是会在强奸案开庭前向法官们重申所谓的“黑尔警告”,这一程序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才被取消。

 

剧中,玛丽的律师说:如果一个人报警说他被抢劫了,没有人会去想他是不是谎报,但却总是会首先怀疑强奸指控的真实性。

 

这导致了一个结果:性侵案中的罪犯,其罪行很难被追究。

数据来源:美国司法部司法数据办公室,全美犯罪受害者数据调查,2010-201

6FBI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的强奸案报案是故意陷害,或者空穴来风。

 

社会学家们研究了警方的数据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虚假报案在强奸案中的百分比是个位数。这说明,强奸案中,误解受害者的概率要比误解加害者的概率高得多。

 

另外一种盛行的思维方式,是对性侵受害者的苛责。

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的法律教授丽莎·阿瓦洛斯一直在研究此类案件。她发现,在这种案件的处理上,存在一种“不相信受害者”的文化偏见。

 

“玛丽做了所有警方要求她做的事情,”最早报道玛丽案的美国记者肯·阿姆斯特朗说,”她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警察发生了什么,她第一时间去了医院,做了性侵证据的检查,物理方面的证据和她的陈述是一致的。”“

 

如果连玛丽这样的受害者都无法取信于警方,那么多其他性侵受害者不被相信还有什么奇怪的?“

 

无怪乎美国司法部最新的调查数据发现,强奸案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受害者都会选择保持沉默,不报案。

军人在遭遇性侵犯时,更加愿意求助警方。43%的女兵和10%的男兵在遇到性侵时会报警。

 

18-22岁的年轻女性中,20%的大学生和32%的社会人士遭遇性侵会报警。而在中老年群体中,这个数字是28%。

 

玛丽在警方逼迫之下不得不改口之后,遭遇到了更为恶劣的对待。她的朋友们觉得自己被背叛,没有人有耐心了解她为什么改口,大家迅速变脸,指责她让他们担惊受怕,说她是耻辱。

 

为了泄愤,她的朋友把她的个人信息发到网上,玛丽的手机和Facebook随即涌入了大量侮辱性的短信和留言,甚至有人直接打电话过来骂她。

 

媒体也很快跟进了,到她住的地方做连线报道,迫不及待宣布,这里有个女孩谎报自己被强奸了,玛丽只好赶快逃跑。

 

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玛丽直指要害地说:所有人都说我会帮你,可如果真相恰巧会让他们觉得麻烦,那么他们会选择不相信真相。

 

 当家人、朋友告诉你她被性侵了,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连玛丽的养母都不相信玛丽被性侵,还打电话告诉警方自己的怀疑,这是玛丽在众人面前丧失可信度的一个致命点。

 

这个养母为什么会怀疑玛丽?因为她认为她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状态。她觉得自己养女讲自己性侵经历时,简直就像是表演美剧《法律与秩序》的剧本。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人在受到伤害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应对方式,”阿姆斯特朗说,“但其实不存在一个‘正确的’应对方式。”

 

没有两个女性对性侵的经历和感受是相同的。创伤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受害者有时混淆现实,有的时候是记忆出现巨大的空白。

 

有的受害者会选择性遗忘所有视觉信息,有的却会发展出比平时更敏锐的感官,能说出一般人不会感知到的细节。当受到的伤害过于严重时,受害者还会发展出精神障碍。

 

很多人其实不理解受害者遭受到了怎样的心理创伤。以玛丽案为例,警方一直纠结于她的陈述中小小的不一致,比如她给自己解绑这件事到底发生在给朋友打求助电话之前还是之后。

 

“但是受到创伤之后,记忆的运作方式和正常情况会有不同。”

 

电视剧里有一幕,是直接剪切到玛丽在海里快乐游泳的画面。这其实来自玛丽最喜爱的一张照片。”当她在遭受性暴力的时候,这是她能抓住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就是逃离现实。”

 

当她努力向警方回忆强奸案的细节时,大脑里的这种逃避性的幸存机制,也扰乱了她对这次强奸的记忆。记忆混乱,在旁观者眼中进一步削弱了她的可信度。

 

2018年,《难以置信》进入后制阶段。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诺被诉性侵案正在审理中,引发了美国媒体上又一轮对性侵、创伤、受害人可信度的热烈讨论。

 

导演苏珊娜·格兰特回忆说,“当时我们在一个屏幕上剪辑《难以置信》,另一个屏幕上播放着卡瓦诺性侵案的听证会。一遍遍听到人们发表着那些对于性暴力受害者的言论,我们发现对创伤的误解是多么普遍而深入骨髓”,简直是“令人沮丧、备受打击”。

 

我们可能需要一遍遍重申:不要用自以为理性客观的经验去判断受害者的讲述。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在剧集的结尾,玛丽遇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她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在和玛丽谈话时,她坚定地告诉她:

 

没有人会编造这种事,除非其中有真实的成分,我想你一定被侵犯了……如果你愿意和我说说那个晚上,我愿意听……你能说出来非常勇敢,谢谢你信任我。

 

仅仅是最基本的信任和理解,已经足够让玛丽敞开心扉。


 女性互助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需要女警察 

 

《南风窗》对李星星的报道中,有一个让人感动又辛酸的细节,是姐姐们给她的陪伴。

 

在艰难的维权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的清子给李星星讲述自己从小被邻居性侵的事,她告诉李星星,“姐姐们不需要你回报什么,这是姐姐们欠你的,因为我们不够勇敢。”

 

《难以置信》同样是一个“别怕,姐姐来了”的故事。

 

安伯是玛丽之后的下一个受害者,也是整个案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就像鲍某会威胁李星星,如果把被侵犯的事情说出去,你会被所有人瞧不起。安伯被侵犯时,被拍下了照片,施暴者威胁她,如果她把自己的遭遇说出去,或者报警,他会把她的照片发到网上。

 

几乎没有犹豫,安伯还是报了警。因为她察觉到这个案犯作案过程熟练而且冷静,如果她不站出来,一定会有下一个人被害。

 

《难以置信》中的女警官吐槽自己的男同事

2008年,主理玛丽性侵案的两个警察都是男性。一个39岁,警察生涯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干巡逻和缉毒,接手玛丽案前,大概就处理过一到两起强奸案。另一个当警察之前,曾经参军,擅长修理直升机的电子设备,转业后在航空公司当技术员。

 

比玛丽幸运的是,安伯遇到的是一位女警察卡伦。在和安伯沟通的过程中,她不断安抚她,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会先耐心解释:我知道这会让你痛苦,但是为了找到凶手,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当安伯因为担心被误解而频频解释自己的行动,卡伦告诉她:你不用说这么多,言外之意,无论如何,我相信你。

 

安伯撬动了卡伦,卡伦又结识了格蕾丝。她是另外一个辖区的女警,和卡伦一样,正在调查一起强奸案,并且同样也陷入了瓶颈:嫌疑人没有在现场留下任何明显的线索。

 

根据各自当事人的陈述,她们敏锐地意识到两个案子的作案者可能是同一个案犯,结成办案者联盟。

 

能量链条就这样被开启,原本不同辖区的警局之间鲜少交流,案犯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从不在重复的辖区作案。但是由于卡伦和格蕾丝的坚持,越来越多类似的案件被发现。

 

片子中非常燃的一幕是,来自不同警局的女警们聚在一起,一边打台球、喝啤酒,一边共享自己手上的案件信息。她们掌握的线索都非常琐碎,但还是尽力一点点拼凑着:他穿的鞋的样式、用的相机的颜色、腿上的胎记……最终,这些碎片汇集成了完整的信息链条。

 

她们的紧迫感依然来自于对同类最基本的同理心:破案每晚一天,就越可能出现下一个被毁掉的女孩。

 

美国的警力体系里,女警占比13%。在中国,根据去年山东警察学院在网上发布的一则招生简章,女警比例不超过15%。

 

豆瓣网友@YthguaN 在评论中说:“女性在任何领域都是不能缺少不能忽视的力量,因为她们为彼此而战的时候真的会发光。”

 

 恶有恶报,是对受害者最好的告慰 

 

看《难以置信》,还有一个震撼之处,是你会发现性侵者在选择受害人时并没有什么偏好,她们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年龄分布也很广泛,从未成年到超过60岁的女性都有。她们没有穿着妖艳、没有出入不安全的场所,依然受害。

 

最残酷的是,比起身体上的伤害,心理的伤痕要难以痊愈得多。

 

当罪犯终于被审判,在法庭上,一个年迈的受害者站出来问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我做了什么让你选中我?”

 

被侵害之后,她不敢再给草坪浇水,不敢站在窗户边读书,再也没有一天平静快乐的生活。也没有任何个人兴趣爱好,因为这会形成某种习惯,而她不知道是哪个行为习惯招来了罪犯对她施暴。

 

别的受害者中,有人经常做噩梦、总是感到害怕,朋友们努力提供帮助,但她很难再信任别人。有人消瘦、失去金钱和工作。 

 

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强暴情结”,许多色情电影以女性自己幻想自己被强暴作为主题。“这是一种为虎作伥的偷窥视角,”导演苏珊娜·格兰特说,“这种视角在我们周遭可以说已经过于普遍了。”

 

“我一点儿也不想‘观看’一场强奸。我希望观众看完本剧之后,能够理解性侵的本质是一种对人格和身体的侵犯,是一种暴力。”和你被打的暴力是一样的。

 

哪怕侵害只发生在一个晚上,但它却切切实实改变了受害者们的一生。我们永远不知道还有多少个玛丽,在默默忍受冤屈。

 

恶行必须被追究。当看到科罗拉多的女警察在电视屏幕上逐渐确定线索、抓捕罪犯时,当事人玛丽有了一种感觉:噩梦终于翻篇。“

 

看到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终于感到这事儿过去了。”

 

题图来源:韩国电影《熔炉》剧照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