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一)
国庆放假了。晚上,我和儿子一起在街上散步。
儿子走路的时候,背有点驼。我有时会忍不住提醒他一下。他的背象弹簧一样,马上直了一下。过了一阵,又会忘记。
我想起电视里面有个老师的教法,说人走路要走的好。就要想象自己头上放了一本书的样子。这样,就会头略微抬头挺胸,走起路来,气宇轩昂的。
儿子听了,笑了笑。不置可否。往前走。
我说:刚吃了饭,走慢点。
他走得太快了,我都有点跟不上了。以前都是我嫌他走得慢。
我突然发现他几乎跟我一样高了。
(二)
儿子出生28天的时候,我“收拾”过他一次。
他出生的那天,医生抱出来的时候,眼睛就是睁开的,到处看。晚上睡觉,不老实,就把手拿出来了。
婴儿的武器就是哭,哭就两件事:一是饿了,二是尿了。
儿子还有一个毛病,刚开始是我惯的。他一哭不知道,就马上抱起来看。结果,这小子发现抱着比躺着舒服。抱起来,就什么都忘了,也不哭了。
有几天,家里所有的人,都轮番上阵来抱他。好不容易哐睡着了,轻手轻脚地准备放到摇篮里面去。刚一沾着背,哭声就出来了。
我想:这怎么行?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
有一天,这小子在我手上睡下。我马上把他放在小床上。转身过去,就把门关上。
小子翻了一下,就开始哼哼唧唧的,发现自己躺下了。开始大哭。
哭声越来越大,家里所有的人都听见了。他们在门口大声喊,让我开门。
我坐在床边,看着这坏小子,心想:小子,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
儿子用眼珠盯着我看,小脚在背包里乱踢。哭得一声比一声高,不歇气,声撕力竭。
外面的人全部都已经愤怒了,扬言要杀了我。
儿子整整哭了十五分钟。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我盯着他看,他也看着我。
我觉得时间从来没有这样漫长过。我在想:他这样会不会哭坏,还是这次他真的饿了。不过,躺着睡觉,可是为了他好......
我的儿子我做主。
15分钟后,儿子不哭了。我把门打开,跟所有人说:谁也不许抱!
从那以后,儿子老实了,再也不要哭要闹地抱着睡了。
(三)
儿子十个月的时候,买了一辆学步车。
他玩得滴溜溜的乱转,在家里横冲直撞。学步车的下盘要大一些,就算是撞着墙也没事。
儿子试了几次,就玩出花样了。他在家里到处乱窜,看到要撞墙了,就把脚伸出去,蹬一下。
家里就象开了场子一样。所有人都在躲他。
有一天大家都在吃饭,他朝着饭桌下面就冲了过来。学步车的轮子刚好被卡住了,速度太快了,他自己从里面倒冲摔出来,额头上马上长了一个青头包。
学步车,就不敢让他这样玩了。
让他走路,他就是不走。自己的桩子不稳,摇摇晃晃的。
我带他单元门口,我让他坐在楼梯上,我说你别动,爸爸给你照张相。
我举起相机:咦,人怎么没了。
傻小子,桩子不稳,向后面倒去。幸亏我抓得快。
一岁多了,奶奶说:楼下的人家刚满一岁就会走路了。
有一天中午饭后,我把儿子抱到客厅,把他靠在单人沙发上,我退后两步。然后跟他说:走过来。自己走过来。不要怕。
儿子懵了,他看了看离他最近的沙发,看了看我。估计是觉得我还是要近一点,摇摇晃晃向我走过来。
那是儿子人生中,独自行走的第一步。
一周后,儿子可以摇摇晃晃在家里到处走了。
(四)
两岁的时候,儿子每天晚上都要升国旗。新闻联播一开始,他就笔直地站在,敬礼。爷爷在一边配合着拉红旗。
三岁的时候,爷爷有一天跟他说窗帘上的英文字母。说了一次,第二天就全记住了。没花多少时间,就记住了26个英文字母。
电视上在放奥运会的跳水比赛。
他拉着爷爷,爬到沙发的靠背上,比了一个跳水的姿势,把手展开、合拢。爷爷帮助他在空中打了一个滚。他从靠背上跳到沙发上面。
他爬起来,用手在脸上摸来摸去。然后,用力把水甩掉。
我用电脑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看。我把他抱起来,放在前面,他的小手就会象弹钢琴一样,在上面乱按。
看着屏幕一闪一闪的,他就大笑。
(五)
儿子三岁多的时候,小外甥也接到我们家了。儿子比较恼火的事情是:奶奶不属于他一个人了。
小外甥长大一点的时候,两个臭小子就开始打架了。
此时,爷爷、奶奶就只好祭出屡试不爽的办法:他们一人管一个,把臭小子放到电视柜的两边。
两个臭小子用手拍电视机的上面,你拍一下,我拍一下,然后,看电视的颜色拍掉了没有。如果拍掉了,他们就一阵狂笑。
奶奶说:使劲拍吧,让你爸给我买新的,赔起!
那时,爷爷还在上班。奶奶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给小外甥放沙发上,然后给他放碟看。
小外甥喜欢看广告,而且一眼认得到“海尔”。
有一天,姥爷带他出去。他在商场门口说了声:海尔。姥爷回头,问:哪有海尔?
小外甥指了指,还没拆开的箱子。姥爷看见了,吓了一跳:没开箱,他怎么知道。
姥爷抱着他过去看,他指了指上面的海尔兄弟。
我们家的海尔是空调。这个是冰箱。
姥爷回来就说:这小子,学了东西,能搬家。
小外甥最喜欢少林足球的开头,电视上的音乐响起的时候,他就跟着片头比划着,又是花拳又是绣腿的,一个人在沙发上忙活个不停。
(六)
有一天晚上,我们都在一起吃饭。小外甥没有吃,一个劲地挖鼻孔。
姥姥说:到底怎么了,你看看,他一直在挖,好像鼻子堵住了一样。
我说:不会吧,是不是不舒服?
我让小外甥仰着头。在灯光下,我发现臭小子的鼻子里,真的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我问:给舅舅说,你把什么东西塞里面了?
姥姥看了看,说:会不会是橡皮啊?会不会是把哥哥的橡皮给用了?
小外甥没说话,还一个劲地挖,鼻子里面有个东西,掏不出来,当然不舒服了。
没有工具,又怕伤着他。我和他姥姥还是决定赶快去医院。
挂了华西的夜间急诊。只一分钟,医生就用一个镊子把橡皮头取了出来。
两个小孩在一起的时候,最麻烦的是感冒生病。一个得了,马上就传给第二个。
儿子大了,输液的话,比较老实。
小外甥要人按住。医生的针还没打进屁股,就听见他一个劲地叫:
不好了,救命啊,要死人了!要死人了!
小外甥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盘。最喜欢外语儿歌的那种。
“来是come,去是go,谢谢你是thank you.”
小外甥从来都不吃剩菜。家里人少的时候,中午难免会有些剩菜。
姥爷在家的时候,会把装剩菜的碗边擦干净,避免让小外甥以为是剩下的。
可是,姥爷的小把戏从来都没有瞒过他。他吃饭的时候,什么也不说,看了看菜,再看看不理他的姥爷。
姥爷想起来都会笑:他那眼神是说,你碗都没有换呢,你怎么能这样。
小外甥也很勇敢。他和妈妈一起坐公交。
他走到别人的面前,说:“你怎么不给小孩让座。”
他妈妈拉他过来,他还在说:“老师说的,大人应该给小孩让座。”
(七)
一眨眼,十多年过去了。
小外甥已经回北京上学了。儿子明年一转眼就读高中了。
两年前,儿子开始矫正牙齿。
儿子的乳牙长得太好,等换牙的时候,乳牙不容易掉,还需要拔掉。
小学六年级,跟同学在学校里开火车,弹过来的门把门牙的一块撞缺,还好没伤到牙髓。顺势,就正牙了。
带上牙套,说话时,舌头被裹住了一样。
夏天的时候,开始吃冰激凌。细细的钢丝就断了,只好请假去补救。
每隔一个月我就要写一张假条给学校,要专门挑一个课少的下午,再上完了所有重要的主课后才去医院。
复诊的时候,人多,需要等。
儿子一到那儿,靠着咨询的台子找一个空,就近拖一把凳子,把书包往台子上一放,开始写作业。
读书的小孩都在做作业。
很多小孩,蹲在座椅旁边,课本和作业就放在塑料座椅上。
家长们在看自己的手机。过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过一阵,会有医生出来,叫号。
过去的两年,经常都是这样。医生说,效果都出来了。
但是,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算是结束了。
(八)
现在,儿子几乎长得跟我一样高了。
在跑步机上面,他能跑到数字12。最高的那个等级。他能一口气跑个10来分钟。
我已经望尘莫及了。
以前我们在一起散步,我总是觉得他跟不上。现在,是我跟不上了。
我说:刚吃了饭,走慢点。
休假的一天,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和《目送》,深情跃然纸上。那种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历尽万水千山不断。
爷爷和奶奶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如果老是提醒他背的问题,儿子显得有些不耐烦。而在远方的小外甥,已经快小学毕业了。他现在喜欢读历史书,能记住各种各样的车牌标志。
我目送着孩子们成长。毫不介意,他们总有一天会超越我们。
我想:以后的日子,应该慢慢学会放手了。很多东西应该试着让他们自己来。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