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的歧途
(一)
现在中国的小孩,在上学上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被告知最好开始接受一种特别的数学教育:奥数。
老师会告诉你,学奥数现实的好处至少有如下两条:
【1】如果小孩很聪明,在奥赛中获奖,那么小升初的时候,可以很容易进入到好的中学;
【2】奥数能增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1】个好处,有一个非常合理的推理:能到一个好的初中,就意味着可能顺利升到一个好的高中,之后就意味着将来还可以顺利考到一个好的大学。
如果是这样,好运就如一副滑梯,你只要坐上去,后来的命运靠的就是惯性。
第【2】个好处,更迎合众多家长的心理:多学点知识,总没有啥坏处吧?
不少的家长还抱有这样的想法:我以前就是吃亏在数学不好上面。现在的竞争多激烈啊,让孩子加强点逻辑思维能力,能有啥问题呢?
于是乎,奥数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越来越低龄化,越来越普及。
虽然,奥数学的很艰难,越是艰难越向前。
有不少老师都说:奥数是思维的体操。奥数能锻炼人的坚强品质。奥数的好处是大大的。
所以说,几乎绝大部分的孩子,一到周末,就去外面的专门的培训学校练习这高难度的体操。家长也逃不过。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没有让他出去学什么奥数。我对于自残不息的学习方式,有一种几乎本能的抵制。
说实话,我看不出,如此操练数学,有何意义。
我跟儿子说:学这东西,要把脑子学坏。
上到五年级的时候,学校直接在周末上课,开奥数班了,没法子,儿子开始学了。
儿子做不起题的时候,就拿来问我。
我一看,不就是提前教育吗?马上就列一个方程开解。儿子说:不行,方程不能用。
那我就说:做不了。
儿子启发我,“你想想看,用算术怎么解?”
有一次,居然在作业思考题里面,出现了一个回宫格的题目。儿子缠着我做,我直接从一个台湾的网站上找了一个最简单的画图的方法教给他。1分钟就搞定。儿子不知道如何计算的。我说,没关系,这个计算太复杂了。你不懂,就暂时放下。
第二天,儿子看见数学老师也做了一个答案,居然算了整整两页纸,儿子很得意,把那个网站上说的方法,给老师交流了一下。
(二)
我心目中的数学教育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四川科技馆。我们看到一个模型装置,在图解勾股定律。很有意思的:
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外面是三个外接的正方形。正方形里面装有沙子。
两个直角边外接的正方形,倒转过来,沙子倒入到斜边外接正方形中,刚好填满。
旁边标注着:C的平方=a的平方+b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中:c:斜边;a、b为直角边;)
儿子在课堂上学过勾股定理:勾三股四玄五。但是,没看见过这么直观好玩的。
我问儿子:你们老师,又没有给你们讲过,勾股定律是如何发现的?
儿子说:没有。
我说:中国怎么发现的,我不知道。欧洲第一个发现这个定律的人,叫毕达哥拉斯。据说,他是在观察地板上的方形图案时,受到启发,并做出了证明。他发现了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不是一个整数。
我跟儿子讲了一个故事:毕达哥拉斯发现根号2。引发了一场数学界的轩然大波:无理数被发现了。
儿子听完后,说:原来数学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故事啊!
(三)
很久以来,我一直相信这样的话:要学好一门功课,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这么功课的历史。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学习,早已经变成了狗啃的骨头,有营养的东西所剩无几:
你看不到任何叙述性的学习,那些关于这门课程的基础:如何起源。问题是从现实的哪个地方来,人们如何认识。用什么样的符号来抽象。你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你看到的是这样的一种如先知般的方式:知识是预先存在的,当你知道了很多的定理和公式外,通过一系列渐进的和反复的训练,你可以学会“做”数学。
这种数学是关于对错的,而且只有老师告诉你,你才知道什么是对错。
这种数学肯定是一种难学的数学,需要你非常刻苦地记忆、反复练习,需要你意志坚强,让你觉得不容易掌握它才是正确的!
这种数学训练,其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象是巴甫洛夫的狗一样,训练的是条件反射。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训练可以很好地对付考试。
这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是和对数学的崇拜纠结在一起的。
数学好的孩子都是聪明孩子,而数学不好的孩子,则前途暗淡。
(四)
不论是奥数还是数学,我对于用大量的做题来训练思维的做法,嗤之以鼻。
数学重不重要?重要!思维重不重要?重要。
但是,重要,并不意味着蛮干。
数学中有很多高级的思维训练,不是依靠记忆和反复手工计算,就可以达到的。
数学,首先应该培养人的理解力。让人知道思维的整个过程:观察、记录、归纳,如何抽象,怎样抽象。还有讨论和调查等等。
在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用,又能如何用。
数学是一种训练思维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可利用的工具。有些人能很好地利用数学来思维,而有些人则不能。但是,不代表他们不能能用好其他的东西训练思维,比如说:文字,或者音乐。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还应该考虑到受教育者的认知基本状况,才能真正因才施教。
比如说: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逻辑能力弱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这个时期,应该多花时间训练说话,多玩,多做手工,逐渐提高手和脑的协调性(很多小孩经常抄错题不是因为粗心,而是自身认知上的不平衡),而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做抽象的思维训练。
奥数的教育,并没有结合受教育者头脑发育的特点和阶段,它只是一种直奔目的而去的教育,功利而且短视。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奥数,谈不上什么乐趣,更多的时候,犹如一场噩梦,想摆脱,但是又没有办法摆脱。
奥数的歧途,其实,也是我们应试教育的歧途。
这种训练狗儿一样的脑残的教育方式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我们总是疲于奔命地硬着头皮往下走,而不去想我们要走到哪里。
让我们总是热衷于刻苦地做事情, 而不是去想如何去做正确的事情。
(五)
如果说现在的中国,只能有一种改革,那我希望的就是改革教育;
如果说现在的教育,只能有一种改变,那我希望的就是:把奥数废除掉。
废除奥数,把时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有时间玩耍、阅读和尽情想象。
天空会毁灭,我们会毁灭,孩子们健康成长。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