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浮世汇680】微博热搜上的新闻没有出现在任何聊天中

xilei 发布于 2023-1-26 16:14:00


【1】美国癌症医生张玉蛟教授

2022年圣诞节之前,90多岁的父母成了Covid-19 密接。接到消息后,我开始紧张起来。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通过越洋视频,观察父母有什么变化。每天,父母都在安慰我“一切正常”。直到有一天,父母不再接视频电话,我心里变得忐忑不安。果然,第二天,父亲“着凉了”。

庆幸的是,当朋友们知道我的父母成了密接后,他们就给远在云南的父母寄去Covid-19 试剂盒,退烧药,辉瑞P药。我也紧急在美国采购药品,用联邦快递寄往中国;不幸的是,药品在中国海关卡了两周多。

不出所料,没有任何发热的父母都阳了。就在同一天,他们的情况急转直下,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几。当地医院表示,医院已经住满了重要症患者,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都不如意,建议居家治疗。

我这个肺癌专科医生,被迫在新年的前夜,远程指导已经66岁的大姐给父母服用P药, 激素,给氧,一边查文献,问专家,边学边治……

P药和激素的确改善了症状。然而,三天后,父母的血氧饱和度进一步恶化,母亲的体温降至36度以下,神志也变得越来越差。

面对可能的生命危险,我只有联系省城昆明市最好最大的医院之一的朋友和同仁。在他们的帮助下,父母住进了癌症放疗病房(这些癌症病房已经住满了新冠病人),开始多项指标的监测。

住院一周后,母亲转阴,精神状态也好转了。但是父亲则没有这么幸运。尽管症状好转,父亲的病毒CT值却恶化了。为了防止再次感染,父母双双出院。

母亲的状态继续好转,但是父亲的血氧饱和度再次跌至70%几,covid-19 强阳性,起不了床,胸部CT 再现双侧肺炎,白细胞增高。他不想进食,严重便秘,小便稀少……我知道他的情况恶化了。

我立刻开始向中国住华盛顿大使馆申请紧急签证,开始做最坏的打算。同时,朋友们及时寄来P药,胸腺肽等等药品。我们又在家里开始新一轮的P药,激素,抗生素,给氧….. 大姐24小时守护着父母,夜晚测试三次血氧,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

感谢上天,给了父亲第二次机会,他的情况最后还是慢慢地好转了。

就在今天,父亲终于第一次转阴了。从被感染,恶化,转阴,整整30天。而这些日子里,我失眠,紧张,瘦了好几磅。而我的家人,尤其是我大姐,更是焦虑,失眠,劳累和恐惧……

作为儿女,我们希望父母能像从前的照片上一样,安渡晚年。到了那一天,他们能够在所有亲人的陪伴下,有尊严无遗憾,静静地走完他们的人生。

此时此刻,我只有感恩。

而我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的I-SABR 研究课题的合作人,父母比我父母早二天被感染。他们都是北京清华大学的退休老教授。这位同事一周前刚刚拿到回国签证,而她的父亲,却在二周前过逝了……走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孩子。孩子们也三年没有见到他。

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𠆤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当尘埃落在别人,而不是自己身上时,请大家不要视而不见,因为下一个有可能就是你自己。

 

【2】@蔡全嘻嘻

分享一下我今年回湖南过年的 #回乡见闻#
1.母女关系依然艰难,我妈回忆我小时候的模式仍然是“我当时再苦再难也要把你好好拉扯大”。以前每次听到都愧疚,今年听到心想:难道你就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吗?你为什么不跟我分享这种快乐呢。观察以后我想,可能快乐确实没有,传统对妈妈的要求里不允许出现快乐,我妈也不会去体察里面的快乐,我妈就是按照标准的好妈妈的模式要求她自己,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然后再把这种感受传达给我完成一种潜意识的孝顺的教育。她其实也是被别人要求的。至于我的进步是,再听到这句话我不愧疚了,因为我知道它并不在我的选择范畴内。
2.我家在湖南这个小城市里爸妈的父母姊妹这种亲属就将近20人,再加上亲属的亲属,其实都不太需要什么朋友,亲属关系是非常稳定不会变化的,生活上各种帮衬让人的生活质量非常高,日常很稳定也很有安全感,加上小城市变化很少,在这里生活会很舒适。只不过在这种亲戚堆里生活也很容易被评价,有个什么事儿大家都会知道,我的一个没结婚生孩子的表妹遭受的那种当面和背地里的议论我觉得自己是完全承受不住的,她爸见我就当着我俩面说“你快跟她说要成个家!”所以这样生活的话早点结婚生孩子然后考入体制内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3.父母们说可以“出头”的表达是 儿女们已经成功上岸,这里相亲最抢手的是 考编成功的男性公务员,有了这个甚至家里条件差女方都可以接受,更别说长相身高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两年行情不好,旅游城市做生意的基本没什么收入,今年回家明显感觉到公务员的抢手程度,所有二十多岁的人都在考公务员。考上公务员再去相亲市场。我姐去年升了一个小单位的书记,大家都很看重和高兴。
4.学费贵,几个亲戚的小孩都去了私立中学,因为大家都传言私立比公立教育质量更高,现在高中卡50%的升学率,家长们都很紧张。这个小城市私立中学一年的学费是 3-4万,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开支,这个教育压力让大家生1个2个之后肯定不会接着生了,除非说完成阶级升级,用我姐的话说是“三代人托一个二胎”。现在的教育质量确实比之前好很多,一个班就40个人,我们那时候是80个人,我弟在学校的岗位特别神奇,叫做心理健康干预老师,现在小城市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开始有人管了,听他说了很多孩子的故事,觉得很神奇。
5.人均种菜能手,到处是菜地,所有亲戚都自己种菜,莴笋胡萝卜生菜包菜辣椒香菜,都是自己种的,我爸最近也在寻思着搞一块菜地。
6.庄稼人总有好办法,我有一个姐姐,小时候每次过年在奶奶家我们俩睡一张床上,人生很坎坷也没有上完初中就去打工了,现在边卖保险边卖化妆品边开洗车店边开饺子店,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人也越来越年轻。我耳闻过她人生经历过的绝境,但一关一关都过了。真是我的榜样。
7.小区楼下生意最红火的是棋牌室和米粉店,已经倒闭的是烘焙坊、花店这种大城市回流来的业态。滴滴叫车已经普及(很多人开始变成滴滴司机找到一个糊口的工作),外卖送餐倒没怎么见过,大概因为人人都是做饭高手,卤猪脚、酸菜、干辣椒都是家里自己做。这里的男人基本上好烟好酒好麻将再就是好做饭,随便一家饭都比外面一个饭馆好吃,我们在北京点的那种外卖我爸看着估计跟猪食差不多。
8.我被问到最多的是什么时候生个男孩,原来我会很烦,但是今年转变了心态,估计是大家聊天的一个话头,应该过几年等问问上学了就好了,大家就会去问她的成绩解放我了。
9.爸爸跟我说了很多奶奶的故事,很像《活着》里面的福贵,在农村从解放前到现在的85年的生活里见过太多太多身边人的不同原因的去世,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我跟奶奶和问问一起拍了一张照片。
10.看电影在这种城市是一个单纯的社交场景而不是文化消费,所以我理解了很多贺岁片的拍法,一家老少都比较容易进入并且热闹。
11.微博热搜上的新闻没有出现在任何聊天中,真正在流血流汗流泪挣生活养孩子的人不关心热点。这样的人少说七八亿。

 

 

【3】Tony_超矮神烦_Stark

Women Talking
女人们的谈话

这个电影其实看透了就特别简单。场景基本上就那么三四个,一个开着窗户的谷仓,一大片玉米地,简陋的房屋内,以及一条通往未知的笔直的路。
大部分的剧情都发生在开着窗户的谷仓,一群女人和女孩坐在稻草垛上,她们在谈话。
唯一有脸的男角色是殖民地的老师,但是他是没有话语权的。在这场女人的谈话里,他因为擅自发声而被女性斥责。<<<这是我最爱的一个片段。
女人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姐妹,更是她们自己。她们坐在一起,商量着属于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们的未来的出路。

看到一个影评很喜欢,就是这是一部没有拍出任何实质性性侵犯的作品,却真实可怕到令人倒吸一口冷气。全程没有一个镜头是男凝,都是在男权压迫下支离破碎狼狈不堪却又昂头努力活下去的女性们。

每个女性角色很丰富,有感性的,有冲动的,有愤怒的,有睿智的,有冷漠的,有胆小的,有勇敢的。她们每一个都是女性的侧写。

这部看到结局后我其实半点没回过神来,在电影院呆坐了好久才和朋友一起出去。她后半段哭得停不下来。

以及这部片子,放映厅里几乎都是女性[微笑]

 

【4】弦子与她的朋友们

《星际穿越》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其实是马修扮演的男主角库珀,对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女主角布兰德的质疑———在面临要去哪个星球的分歧时,科学家布兰德的选择不被认可,库珀认为她有私心,是想见那座星球上自己的前男友,于是选择去另一个星球,后面的情节证明库珀的不信任是错的,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布兰德被质疑的这一幕让我如坐针毡,作为女性,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实在是太熟悉了。你想拯救地球,男人认为你想见前男友,没人真正认为女性可以领导人类前进。
女性从来都被认为会缺少理智、情感用事、不堪大任,我们在成长、职场中面对过无数这样的打压,让我们把社会偏见当成自己的缺点、将缺点归结于性别、将歧视正常化。然而《星际穿越》就用库珀的不信任与失败,直接的告诉了观众:人类要因为自己对女性的偏见付出代价。
作为一部14年的电影,这样的表达让作为观众的我感到震撼。
《星际穿越》,库珀的两个孩子里,拯救了地球的是女儿,布兰德最终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孤独的宇宙建设人类的新营地。在一部近十年前的电影里,女性可以拯救世界,女性的感受不会被贬低,谁不信任女性,谁就要付出代价。
但在今年的春节档,女性几乎是所有真人电影的陪衬,是身体属于家国、必须以贞洁证实忠诚的古代舞女;是现代英雄人物的妻子、衬托其人物弧光的工具人;观众在大银幕看着男人们一次次准备拯救世界,女性只是其中的点缀,我不知道这会不会对还是孩子的观众产生影响,让她们以为拯救世界的永远只能是别人。

 

【5】@无声深处_iris

弟妹请我看了满江红,我觉得白花了她票钱。
女性不宜,不管是ntr剧情、黄段子、审讯手法是LJ(做没做成另说),都很令人不适。
举个例子:
大子对女配:“来几个兄弟伺候她一下”
沈腾对女配:“跟金人睡觉有什么不一样的?”
(为什么全网没有repo这一点啊?我在位置上坐立难安,其他人都在笑啊!!!)
然后就是假秦桧背诵满江红,我后排有人超大声的笑了出来,笑了出来!!!
这里到底哪里好笑了?
以及是我不能理解的不杀秦桧的剧情,据某些人说要符合历史,毕竟秦桧历史上活到65才死还特么享尽荣华富贵。
那我就要问了,你一部电影,要符合历史,你就不要搞什么假秦桧去风波亭真秦桧没去啊,有本事你让秦桧去风波亭啊,这时候不要求符合历史了对吧?
又或者要符合历史,你都弄出真假秦桧了,你把真秦桧杀了,换假秦桧享受一世荣华富贵也行啊,这特么既符合历史又让观众出一口气对吧?
所以我得出结论:剧组就是舍不得秦桧死。

 

 

【6】@甜海胆

如果《流浪地球》的导演名字不叫郭帆,而是叫斯皮尔伯格,叫克里斯托弗诺兰,叫大卫芬奇,叫詹姆斯卡梅隆,叫乔治卢卡斯;出品方不是中国,而是好莱坞、迪士尼、华纳兄弟。那么,上映的第一天就会突破10亿票房,各大圈子竞相吹捧,那些现在质疑是主旋律电影的人会大肆褒扬“真是一部人类的壮丽史诗”。
如果《三体》的作者名字不叫刘慈欣,而是叫托马斯维德,叫斯坦顿,叫麦克伊文斯,叫曼努尔雷迪亚兹,叫比尔希恩斯;国籍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英国、法国、甚至随便一个欧美国家。那么,那些抨击三体小说,质疑三体小说被捧得太高的人,将会把这部小说吹到更高的地位。

 

 

【7】@织女Vega

看到好多人说出国留学没有用,将来还不是要回国?还不如在国内早点积攒点人脉,白花那么多钱,回来也基本就是菜鸟,看人家谁谁谁,没有出国,已经买了两套房了……
尤其是很多人开始高喊要把英语从主课拿下。
如果家里条件很好,爹是大官或者大款,其实人家出不出国都无所谓,国内国外买房都容易,但其实这类人基本上都会出国,只是他们不用发愁找工作或者买房而已。要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或者穷人家的孩子,其实你在国内想攒人脉也不容易,现在大学里面阶级、阶层分化其实更严重,条件好的孩子可能四年都未必和条件差的同学讲过话,人大的一个教授不是说挣不到四千万不配当他的学生么?连教授都凭金钱认学生了,你还指望建什么人脉?所谓的富在山沟有远亲,穷居闹市无人问,除非你很优秀,否则家里条件差,人也不优秀,你凭什么认为在国内就会有人脉优势呢?
我倒是觉得,家里条件不好的同学,如果够优秀,反倒应该努力出国,学习真的好的话能够拿到奖学金,也不会花太多钱,只要够优秀,机会还是蛮多,当然你不要和伊万卡比,也不要和比尔盖茨的女儿比,在国内你也没法和王思聪比对不?学习好够优秀毕业留下来有很大可能,只要找到工作,买房买车可能比国内还容易。所以,越是穷人的孩子,越要努力,想办法出国,留下来。不要听信什么种族歧视之类的,其实国内对穷人的歧视更严重。也不要听那些自媒体说进不了主流社会,你在国内也不是主流社会。
当然人家条件好的,就不说了,人家是国内国外来去自由的。
至于说要把英语拿下主课的,就不评论了,不是说ZM必有一战吗?战狼们听不懂英语,将来怎么喊“缴枪不杀”呢。笑😄!
所以,有钱人可以这样说,反正人家是来去自由,如果不仅是贫富差距拉大,连文化差异也拉大,对人家是最好的,这样阶级就更加固化了。
你穷,你是最底层,你还这样说,那你就不仅是愚蠢,是可怜了!

 

 

【8】@tertio

看来这个传统早已有之(图片来自推文)

 

 

【9】@莲子白衣

既然有人说我们想看特定的电影就是干涉影院排片了就是要毁灭中国电影业了,那我有个提议。
现在投影如此发达,千元以下的都比比皆是,谁家还差个大白墙吗?
建议以后电影直接对观众卖key,观众登录电影官网直接凭key看电影,跳过影院,减少无用中间环节。
这样即可以满足观众个人观影需求,又不影响影院排片卖票,一张票卖50.80.120.180也没人管,影院自由了,观众自由了。
别搞什么下线以后才上线上,直接同步开售,两全其美,三方共赢,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10】肥啾电影

每到大的档期,总会出现某某片子偷票房的言论出现,就挺无奈的,不是对偷票房行为无奈,而是大众不太了解现如今「偷票房」多难的一件事。不管是从动机上还是技术上,基本上很难实现。还有所谓“资本控制”“偷票房”,只能说现在造谣成本还是太低了,但是,种种无知的言论背后的伤害性真的很大。

作为影片的片方,代表着自己影片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影片利益受损肯定会尽力维护自救的利益,但是他们达成一致,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联合声明,将矛头对准了网上的舆论和谣言,说明对他们来说,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每部影片的发行方都会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票房监察,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人不间断的核查和跑腿,如果发现异常都会上报,所以对于片方来说他们比谁都清楚票房少没少。

作为一个影迷,迫切希望看到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2022年的中国电影太难了,几十万以此养家糊口的从业人员在失业边缘挣扎。今年春节档疫情终于结束,中国电影终于迎来全面复苏的希望,七部类型、题材不同,影片整体质量还也不错,承受着去把观众拉回电影院的重担。但是这两天发现网络上充斥着伤害中国电影、扰乱正常讨论环境的恶意揣测和谩骂,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关于「偷票房」,我也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所说的言之凿凿的“铁证”,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偷票房」电影院偷电影发行方的票房,通过手写票、不出票等方式,电影院自己把这部分收入吞了,损害时的是片方的利益,片方是绝对不会允许的,片方也会委托的专业监察机构进行跟踪和核查。「偷票房」在过去线下购票占比还比较大的时期确实是存在的,但是随着软件app 的实名制,以及在线购票比例占据绝大比例,这种操作的可能性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每一张票只要出票了就会被计入专资系统,是无法作弊的!如果出现了票和影片对不上的情况,多数也是购票平台出了bug。电影这个行业不是没人监管,一些蓄意造谣的人阴暗的心思可以往回收收。

还有一种,把A电影的部分票房挪给B电影,这个叫「挪票房」,这种也是一样,只要出票了就会被计入专资,计入实际影片票房,放在现在也几乎不可能!尤其像春节档这个大档期,看电影是硬刚需,《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违反市场规律刻意给谁多排,从动机上对影院的利益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即使每部片子的分账比例有所差异,也不会差别很大。

从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对于院线偷票房面临的惩罚是非常非常严重的,电影局会点名公告,在一定时间内不再提供新片拷贝和密钥,相当于停业整顿,还要承担巨额罚款,记得去年合肥某家影院因曾经偷票房就是博纳惩罚停发密钥,致使《长津湖》《水门桥》等强力票房号召力的影片无法在其影院上映,损失惨重。所以在多方监管和法律重罚的趋严之下,影院偷票房顶风作案无异于饮鸩止渴,得不偿失。所以对院线来说,不管是「挪票房」还是「偷票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难实现,如果有少数存在这种情况,那应该所有影片都有概率成为被偷的对象,而不是只有某一部存在,既然偷了院线哪还管损害的是哪个片方利益。所以这种行为伤害的不是一部影片,而是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片方的影响,就是院线为了完成允诺的片方的排片任务,在不影响正常营业的情况下,出现大量半夜、清晨的废场,也就是所谓的「幽灵场」和「锁场」,这些废场均不计入票房,院线做做样子跟片方看,因为这个时间段大部分连密钥都没有,怕有人真买了,导致无法播放。这种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每部影片都会有。

另外,发行方为了冲首周的排片和上座率,会给影院一些抢票款,其实就是提前自己花钱买一些场次的票,然后送给观众看,但是这些票房收入也是纳入实际票房收入,也算是很普遍吧。

还有一些粉丝为了自己爱豆主演的电影争取排片,会购买某部电影的电影院一些场次的一定比例的电影票,但是这也是真金实银的操作,也是计入票房的,当然我个人认为这种行为,其实对具体一部的影片大盘的影响其实很小。

关于「挤压排片」的说法,这个我觉得还是的基于市场规律看。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三的排片,在预售的时候基本已经定型了,真正对市场影响应该是从大年初四开始,口碑和上座率还是影响排片,尤其是上座率的影响更为直接,如果某一部影片上座率非常高,就可以提高排片,相反则减少排片,院线是独立的,他们为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自负盈亏,肯定会尽力卖出去更多票,哪个好卖哪个多排!

电影市场环境需要更健康的舆论环境,引战、造谣、抹黑的手法真的令人不齿。真的喜欢一部电影,就多去为它做宣传,去争取更多人去看,而不是造谣、抹黑,破坏市场,以“正义”之名行卑劣之事!

 

【11】木遥

看到 Josh Singer 的一段访谈,非常有意思。

Josh Singer 是一个编剧,他因为 2015 年的电影 Spotlight 得过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他在访谈中讲作为一个编剧在电影拍摄现场看那些大演员演自己写的剧本的感受:

「拍一段镜头的时候,每次重复拍摄都会有微妙的不同。然后我作为编剧会在这个过程中深受教育。其中有一两个 take 可能和我写的时候脑海中想的是一样的,但有的时候全然不同,而这正是这件事的奇妙之处。我在做 Post 那个电影的时候和 Meryl Streep 合作,她有的时候现场做出来的表现跟我这个编剧脑海中设想的画面不但完全不同,而且当下看起来莫名其妙,感觉根本就不像那个场景应该发生的,我在场一头雾水。要等到片子剪出来,放在一起看才会发现,妈呀,她的那个 take 有多完美。也就是说,她比我这个写出那段剧本的人更理解我在写什么。」

非常神往了。

Josh Singer 这人也很有意思。下面这个故事也是他在访谈里讲的。他在 Yale 学数学和经济,是 Yale 著名的 Whiffenpoofs 合唱团的成员,毕业后去了麦肯锡,然后同时在哈佛拿到了商学和法学的双学位,总之是一个非常标准的金领 career 开端。但同时他业余非常喜欢编剧,就跟他爹说:我知道我念书也花了家里不少钱,但你能不能让我去洛杉矶试试看,不行我就接着回来挣钱。

他爹说:你说个时间呗。

他说:三年?三年还不行就说明不行。

他爹说:行你去试吧。

然后他在洛杉矶开始有一搭没一搭找零工干。当时美国最火的电视剧是 the west wing,他也是铁粉,就开始写同人剧情。然后他一个朋友听说了他在写这个同人剧本,把他介绍给了一个女演员,这个女演员当时正好在和 the west wing 的一个制作人约会,这个制作人说:我读读你写了些啥呗。

读完了把他约到片场附近的一个星巴克,开场就问:你觉得你写的这东西缺点在哪。

他心想这是什么诡异面试问题。但还是硬着头皮回答了一二三。那个制作人听完了说你说的对。那你接着回去改,改完再给我看看。

他改完了又交过去。过了一个月,the west wing 的总制片 John Wells 给他打电话:Aaron Sorkin 要走人了(那时正好是闹的满城风雨的 Sorkin 离职时期),我们编剧组缺人手,你要不要来试试看?

然后他顺理成章在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电视剧集之一的编剧组开始了自己的编剧生涯。(顺便说一句,第五季那个毁誉参半的结尾就是他写的。)然后一路写下去直到拿了奥斯卡。

 

 

来源:喷嚏网 搜集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