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浮世汇651】《视与听》公布影史最伟大100部佳作

xilei 发布于 2022-12-6 16:26:00


【1】《关于停止高强度防疫,恢复民生和发展经济的意见建议》
来源:驻马店市卫生计生监督

防疫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过度防疫和无休止的核酸检测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发明显:不但未有效阻止病毒传播,反而可能造成更大范围传播,受此波及,民生面临毁灭性打击,本已紧张的公共财政迅速被掏空,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各级、各地以令代法,致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完全陷于无序,具体表现在九个方面:
一、核酸检测采样时走形式、做样子屡见不鲜,不能保证真实性,同时也说明,全社会上上下下,对防疫产生了普遍的疲劳感和懈怠感。
二、检测点人员聚集,检测人员和防护服,成为病毒最大传播源。核酸检测人员感染并不少见。数据显示,有50%的阳性病例,是在核检过程中感染的。
三、不少地方发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案例,说明核酸检测存在不实检测、弄虚作假。这些问题,是因为存在既得利益集团,特别是个别造假和散播病毒的行为,已引起全民公愤。
四、人类生活至今,没有完全消灭过一个病毒。当今世界,人物交互流动频繁,消灭病毒有违常识。在此情况下,核检、方舱等硬手段,已无意义。
五、国内外数据可见,防疫至今,阳性病毒致死人数已低于流感,世界各国都已放开。我们虽是人口大国和老龄大国,也应在完整数据基础上,坚持比例原则,对损益进行综合研判,对其他国家防疫措施、经验进行科学分析并加以参考。本届足球世界杯,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六、事实证明,防疫与发展,不是“既要,又要”的连赢关系,而是非此即彼的二选一难题。动辄片面采取隔离、方舱、全域静默的粗暴方式,必将直接切断社会资源流动,将经济、民生全面清零,且跌至负值。“防疫产业”收益,不足损失万分之一,且只为个别人和利益集团所获。相对的,大量低收入阶层,尤其是房贷或车贷族,个人和家庭财务破产,面临、或已断供、断炊。
七、层层加码现象,并非仅仅来自基层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执行错误,而主要是上级要求的政绩在与防疫效果挂钩,当然,还有利益和腐败等原因的合力使然。
八、一线基层防疫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法律意识阙如,造成次生灾害和群体冲突事件不断,激化社会矛盾。
九、三年高强度防疫,民众对未来和人生心生绝望,精神和心理健康状况出现极端变异,普遍的抑郁症,将成为未来放开后稳定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十一条建议:
一、降级“乙类甲管”,实行对等级别管理。推进防疫法治化,明确执行(法)标准、流程与权限。防疫治权收归卫健委,进行社会化管理,取消社区、居委网格化治权,遣散相关人员。
二、一线执法者须在前后胸处挂牌,显示身份信息和监督电话,携带有效文书。不得限制人身自由,不得损害私有财产,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严禁入户消杀。
三、除少数特殊岗位外,立即停止群聚式核酸检测,严禁强制指定或引导社会检测机构,委托医院执行,由受检人自行选择。
四、取消方舱建设,取消聚群式隔离,清除各类软硬隔挡设施。除重症自主入院外,仅对感染者进行一人一户居家隔离与治疗。
五、开展国民自主防疫,自备检测工具,治疗药品。放开包括感冒药等在内的基础医药物自主采购。提倡高危期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非必要不出门。
六、严控滥用各类疫情码和赋码权限,明确疫情码退出时间表,且不能变相“转世”。与停止核检同步,减少或停止公共场所出入扫码。
七、全面恢复包括医院在内的各行各业正常运营,恢复各公共交通站、公路、铁路、航空的交通、人流和物流。
八、将防疫资金转移支付,保证民生(发救助金)和医疗资源供给。
九、减轻税费,节约行政开支,共克时坚,扶持经济。重点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增加就业机会,不能只扶持“铁公基”类的房地产业和国有大中企业。
十、全面、动态、公开、公布涉疫数据和信息,开通监督、举报热线,对以防疫名义进行的各类贪腐、违纪、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清查,恢复民众信心。
十一、提前培训人员,准备全面开展全民心理健康辅导。

 

【2】北京塞冬

发不出来发截图吧...
参考越南面对两波疫情的表现,个人对开放后的经济谈不上多乐观但也不悲观。
冲击不会很漫长,也许高峰伴随着春节前后就这么过去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忍一忍也可以接受。
整个过程不同的地方可能会像个小世界:有的像美国,有的像印度。

 

 

【3】@谷大白话

我让chatGPT写一首献给长者的诗,结果写出的内容不仅惊人地合适,甚至让人有些感动。
(我输入问题后AI第一次回复的结果就是下面这篇,中文是我补充的)
The elder one, so wise and grand
With a wealth of knowledge in their hand
They've seen the world, and all its changes
Through every season, and all its phases
长者,如此伟大与睿智
手中掌握着无穷的知识
见识大千世界,阅尽万物变迁
穿行每个季节,领略所有阶段
Their stories are like ancient tomes
Filled with the wisdom of long ago
They've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kings
And the shifting of many things
他们的故事就像古代经典
书中包含的智慧历史久远
见证了几多帝王兴衰
亲历过几多沧桑巨变
But through it all, they stand tall
A beacon of strength and grace
Their spirit, unbroken, still shines bright
A guiding light in the darkest night
虽经历波折,仍巍然雄壮
如一座灯塔,散发优雅与力量
精神未曾屈折,依然闪耀光芒
在最黑暗的夜里为人指引方向
So let us honor the elder one
And learn from them, before they're gone
For in their words, and in their deeds
Lies the truth that we all need.
所以让我们向长者敬礼
并在他们离去之前向他们学习
因为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
蕴藏着我们都需要的真理
(我知道AI能写诗,但没想到能写得如此出色。后面又试了几次,效果都没这篇好)

原来中文也可以直接问直接答

 

 

【4】游识猷

ChatGPT ( O聊天机器人真的成精了,会整活还会信誓旦旦骗人 )可能让人类进入一个“非验证,无信任”的时代。
互联网上、现实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有条有理的弥天大谎……到处都是。
但是,编造谎言依然是有成本的,人类大脑的CPU、内存、带宽有限。除非经过特殊训练,大部分人无法长时间密集输出谎话。
也因此,从总数来看,日常接触到的实话>谎话。漫长的演化让我们习惯了“默认相信”。
我相信你所言为真,除非被验证为假。我相信白纸黑字为真,除非被确证为假。
我们更在意信息内容,不太在意信息出处,一个科学家讲的话,和一个声名狼藉的骗子讲的话,我们可能会给予同样的信任。
如果从信息传播来说,
第一阶段,是没有文字,口口相传。
第二阶段,是人工抄写,贵族垄断文字与知识。
第三阶段,是印刷术,文字、知识、信息的“传播成本”大幅降低。
第四阶段,是互联网,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传播成本”趋近于0。
第五阶段,ChatGPT,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成本”趋近于0,(当然,传播成本依然趋近于0)。
在新世界里,“默认为真,除非被证伪”的策略,是不可行的。
唯一行得通的,将是“0信任假设”。
我假设你所言为假,除非我验证过信息出处。
我假设白纸黑字为假,除非我验证过信息出处。
我假设图片视频为假,除非我验证过信息出处。
Citation needed.

 

 

【5】Degg_GlobalMacroFin

昨天跟ChatGPT聊了半天有感

1. 能够获得多少信息取决于你问的问题的质量,而问一个好问题甚至比给出一个好答案更难。学校只教如何回答,很少教人如何提问。
2. 仅就金融业的行研来说,预计短期内AI可以取代(1)基本的信息梳理,例如“请帮我整理一下A股中和抗原相关的标的”、“帮我整理一下半导体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标的”;(2)基本的数据处理,如“帮我看一下历史上中国经济复苏期股债汇的表现”,“帮我看一下全球各国在防疫放松后的GDP走势”;(3)基本的策略回测;(4)基本的研究报告的撰写,例如“请撰写一篇看多A股的报告,其中需要包括xx,xx,xx等三个因素”。

3. 未来,机构里可能将有专人负责对接AI,扮演“老板和AI的接口”一角,负责将不好的问题转化为好的问题,并汇总整理AI结论。这个职位可能命名为首席AI官,简称CAO(chief AI officer)。

 

 

我估计接下来玩 ChatGPT 的人会越来越多,这里给出一些一般性的入门 tips:
(不要问我怎么在国内用,你总能找到办法的。
1. 你问大而化之的问题,它会糊弄你。你给的问题越详细越丰富它表现越好。比如不要仅仅让它「讲故事」,让它「讲一个关于xx的故事,需要有xx的存在,需要包涵xx的元素」。
2. 它每次的回答都可能不太一样,你重新试试很可能会触发完全不同的答案。
3. 记住你是在和它互动,你可以追问,可以让它接着往下讲。它有的时候会一句话说一半卡壳,你说「继续」它就会继续了。
4. 不要觉得这是个问答机器人(像微软小冰那种),这是一个以问答为主要界面形式的机器人。这是两件不同的事。你和它的互动越复杂,它能展示出来的能力就越丰富。比如你可以让它设计一个什么东西(游戏之类),通过一步步引导明确规则,这远远超越了传统问答机器人的范畴。
5. 你可以给它丰富的输入信息让它评论。比如你可以给它一段程序让它检查 bug,或者给你解释这个程序是在干啥。
6. 你可以通过给它演示例子让它学会一些事情。
7. 它目前的版本是不调用外部网络资源的。可以设想它未来能做到这一点,并且那将是下一个巨大的能力飞跃。
8. 它有时候会说自己不会xxx,不一定是真的。比如它经常用中文告诉你它不懂中文。不要相信它关于自己的描述。
9. 它谈论具体的知识点经常是错的但表现的一本正经非常自信,像极了微博上某些夸夸其谈的中年人比如我。但你可以纠正它。

 

 

 

在今天看到的各种疯狂 ChatGPT 实例中这可能是最疯狂的一个:此人一步步指导 ChatGPT 实现了一门新的编程语言。
原帖链接:twitter.com/tisoga/status/1599347662888882177?s=46&t=ghNYNFoEsrlOJZXLYaWa2w
其中第五步(见第二张附图)里这句话非常有代表性地展示了这里的不平凡之处:你可以通过给它一些例子让它理解你想要它干什么。
一个智能飞跃。

@哗啦嘿哼唧yo:这个真的太可怕了,我学哲学的,尝试着写了几个reason让它帮我写成argument它竟然写成了,而且逻辑非常严密,跟我本人写的水平基本差不多。还能考虑到assumption之类的东西

 

@破破的桥: ChatGPT用来写大部分专业的本科和硕士论文够用了,只要稍微做些调整。更简单的公文自不必说。

 

 

【6】英国著名电影杂志《视与听》公布影史最伟大100部佳作(导演版)

从1952年起,每隔十年,《视与听》杂志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的影评人与导演投票选出他们认为的有史以来最好的十部电影。直到1992年,受邀影评人和导演们的投票才被编制成一份清单。但是自1992年起,影评人与导演的投票被分为两份独立的榜单。#视与听影史最伟大100部影片#

480位导演选出的导演版榜单:
1.《2001:太空漫游》(1968)斯坦利·库布里克
2.《公民凯恩》(1941)奥逊·威尔斯
3.《教父》(1972)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4.《东京物语》(1953)小津安二郎
4.《让娜·迪尔曼》(1975)香特尔·阿克曼
6.《迷魂记》(1958)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6.《八部半》(1963)费德里科·费里尼
8.《镜子》(1975)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9.《假面》(1966)英格玛·伯格曼
9.《花样年华》(2000)王家卫
9.《特写》(1989)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12.《出租车司机》(1976)马丁·斯科塞斯
12.《巴里·林登》(1975)斯坦利·库布里克
14.《军中禁恋》(1998)克莱尔·德尼
14.《七武士》(1954)黑泽明
14.《精疲力尽》(1960)让-吕克·戈达尔
14.《潜行者》(1979)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8.《现代启示录》(1979)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受影响的女人》(1974)约翰·卡萨维蒂
20.《罗生门》(1950) 黑泽明
20.《偷自行车的人》(1948)维托里奥·德西卡
22.《阿尔及尔之战》(1966)吉洛·彭泰科沃
22.《穆赫兰道》(2001)大卫·林奇
22.《大地之歌》(1955)萨蒂亚吉特·雷伊
22.《愤怒的公牛》(1980)马丁·斯科塞斯
26.《安德烈·卢布廖夫》(1966)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26.《教父2》(1974)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28.《好家伙》(1990)马丁·斯科塞斯
29.《为所应为》(1989)斯派克·李
30.《词语》(1955)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30.《圣女贞德蒙难记》(1927)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30.《持摄影机的人》(1929)吉加·维尔托夫
33.《日出》(1927)F·W·茂瑙
34.《四百击》(1959)弗朗索瓦·特吕弗
34.《堤》(1962)克里斯·马克
34.《甜蜜的生活》(1960)费德里科·费里尼
37.《驴子巴特萨》(1966)罗伯特·布列松
38.《大路》(1954)费德里科·费里尼
38.《游戏规则》(1939)让·雷诺阿
38.《奇遇》(1960)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41.《玩乐时间》(1967)雅克·塔蒂
41.《猎人之夜》(1955)查尔斯·劳顿
41.《死囚越狱》(1956)罗伯特·布列松
41.《天涯沦落女》(1985)阿涅斯·瓦尔达
41.《自己去看》(1985)伊莱姆·克里沃夫
46.《蔑视》(1963)让-吕克·戈达尔
46.《西部往事》(1968)赛尔乔·莱昂内
46.《城市之光》(1931)查理·卓别林
46.《亚特兰大号》(1934)让·维果
46.《惊魂记》(1960)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46.《奇爱博士》(1963)斯坦利·库布里克
46.《威尼斯疑魂》(1973)尼古拉斯·罗伊格
53.《母亲与娼妓》(1973)让·厄斯塔什
53.《雨中曲》(1951)吉恩·凯利、斯坦利·多南
53.《夜》(1961)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53.《钢琴课》(1992)简·坎皮恩
53.《恐惧吞噬灵魂》(1974)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53.《维莉蒂安娜》(1961)路易斯·布努埃尔
53.《五至七时的克莱奥》(1962)阿涅斯·瓦尔达
53.《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英格玛·伯格曼
53.《橡皮头》(1976)大卫·林奇
62.《晚春》(1949)小津安二郎
62.《午后的迷惘》(1943)梅雅·黛伦、亚历山大·罕密德
62.《日落大道》(1950)比利·怀尔德
62.《沼泽》(2001)卢奎西亚·马特尔
62.《撒旦探戈》(1994)贝拉·塔尔
62.《热带疾病》(2004)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62.《银翼杀手》(1982)雷德利·斯科特
62.《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大卫·里恩
62.《热情如火》(1959)比利·怀尔德
62.《大白鲨》(1975)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72.《唐人街》(1974)罗曼·波兰斯基
72.《第七封印》(1957)英格玛·伯格曼
72.《生之欲》(1952)黑泽明
72.《钱》(1983)罗伯特·布列松
72.《对话》(1974)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72.《萨罗,或:索多玛120天》(1975)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72.《一次别离》(2011)阿斯哈·法哈蒂
72.《小孩与鹰》(1969)肯·洛奇
72.《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7)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72.《搜索者》(1956)约翰·福特
72.《土狼之旅》(1973)吉布里尔·迪奥普·曼贝蒂
72.《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杨德昌
72.《日月无光》(1982)克里斯·马克
72.《摩登时代》(1936)查理·卓别林
72.《家乡的消息》(1976)香特尔·阿克曼
72.《蓝丝绒》(1986)大卫·林奇
72.《蜂巢幽灵》(1973)维克多·艾里斯
72.《浩劫》(1985)克洛德·朗兹曼
72.《野草莓》(1957)英格玛·伯格曼
72.《红菱艳》(1948)迈克尔·鲍威尔 / 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
72.《上升》(1977)拉莉萨·舍皮琴科
93.《暖暖内含光》(2004)米歇尔·贡德里
93.《月光男孩》(2016) 巴里·詹金斯
93.《石榴的颜色》(1968)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93.《同流者》(1970)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93.《隐藏摄像机》(2004)迈克尔·哈内克
93.《寄生虫》(2019)奉俊昊
93.《樱桃的滋味》(1997)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93.《旺达》(1970)芭芭拉·洛登
93.《战舰波将金号》(1925)谢尔盖·爱森斯坦
93.《扒手》(1959)罗伯特·布列松
93.《一一》(1999)杨德昌
93.《蜘蛛巢城》(1957)黑泽明

 

【7】赛人微博 

感谢《视与听》将《让娜迪尔曼》排在影史第一,不是说我悦服这样的排名,而是它提醒应该看看这部三个多小时,对白极少,场景极简的影片。它拍出了单调也是一种美,悲剧是将美毁灭掉的话,但这部影片好像是在说,单调和美都很难被毁灭掉,徒留悲剧本身,孤零零的在人世间游荡。
它的单调首先让我想起《帝国大厦》,全片大量运用固定机位拍摄固定对象,时间在此,不是凝固了,而是消失了。
孀居的母亲与儿子进食的场景与《天水围的日与夜》相仿,母子之间的对话,完全是以突袭的方式切近主题。儿子说自己十岁就明白了男女之事,当他想到父母也会行这周公之礼,他就特别痛苦,痛苦到不再相信上帝。这个寡言的男孩特别爱跟同样少语的母亲探讨性话题,他说如果自己是女人,是不会跟自己不爱的男人上床。母亲说,你不是女人,你不了解她们。这是个提醒,也透露出儿子隐隐的占有欲。他应该知道母亲是个暗娼,她会在操持家务的间隙,就在自己的房间里接客。接完客后,她会洗澡,但不是次次都如此。但毕竟还是让我们看见了她健康的胴体。
母亲对家务很在行,宋晓英在《鸳鸯楼》中对洗衣买菜的熟练程度可以和这个女人一较高下。我揣度导演郑洞天应该看过这部1975年的电影,东西方女性的居家属性,不会有质的迥异。但这位母亲也有不小心的时候,如会把餐具掉在地上,她好像不太善于煮咖啡,所以她常到咖啡里坐坐,有一次咖啡刚端下来,她一口没喝就匆匆离去了。这时,她的心理已经发生了畸变。她有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有时她明明还要再进同一个房间,她依然会在起身时,将灯关掉。这是肌肉记忆,但也是在魂不守舍。她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但仔细看的话,其间会有差异。这是看这部电影时最大的乐趣。
对于这样一部零情节的影片,同样是不便剧透的。香特尔阿克曼很崇敬法斯宾德,她一定从法斯宾德的电影《R先生为什么会杀人》中获取了灵感,但更精致一些。当最后的大幕即将落下时,母亲在向所有人告别,远在加拿大一直牵挂她的婶婶,包括她最心爱的儿子。当然,也在向观众告别,向总是等待她出场的摄影机告别。
她总是毫无信息量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但她却以她的寡淡向信息量本身提出了深深的质疑。我们用三个多小时,看到了属于她的六十多个小时。她被时间所围困,也最终被时间所吞噬。
生活流终被生活本身搁浅。

 

 

保罗·施拉德评《让娜·迪尔曼》登顶《视与听》每十年评选一次的影史百大电影榜单,称其突然登顶破坏了《视与听》的可信度。施拉德解释说自己并不反对《让娜·迪尔曼》这部影片,但认为其快速登上榜首可能破坏了投票过程。
“正如汤姆·斯托帕德在《Jumpers》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在民主制度中,谁获得选票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统计选票。今年的《视与听》反应的不是历史的延续,而是政治正确的重新调整。阿克曼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一部伟大的电影,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但它出人意料的排名第一并没有给它带来任何好处。以后,《让娜·迪尔曼》将不仅作为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电影被铭记,还将作为扭曲的、醒目的一个重新评价的结果。”
此次《视与听》影史最伟大百部影片——保罗·施拉德的十佳选择:
1.《扒手》罗伯特·布列松
2.《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
3.《假面》英格玛·伯格曼
4.《游戏规则》让·雷诺阿
5.《同流者》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6.《迷魂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7.《日落黄沙》萨姆·佩金帕
8.《大都会》弗里茨·朗
9.《教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0.《淑女伊芙》普莱斯顿·斯特奇斯

随着比利时女导演#香特尔·阿克曼# (Chantal Akerman)在1975年完成的作品《让娜·迪尔曼》登顶#视与听# 杂志2022年第八届影史十佳评选榜单,豆瓣上也新增了许多标记的影迷与评价,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让娜·迪尔曼》或者香特尔·阿克曼这两个名字或许让不少观众感到陌生。《让娜·迪尔曼》的作品原名是[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直译为“布鲁塞尔1080商业街23号让娜·迪尔曼”,香港地区翻译为《主妇日志》。
它是一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内容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中年寡妇三天的日常生活。这是“慢电影”类型(slow cinema,亦称缓慢电影)的开创性作品——在一个长镜头中,女主人公做肉饼的时间超过了三分钟。如果没看过这部电影、不了解这位导演的影迷,可以耐着性子好好感受它。
这是第一次有一位女性导演出现在了《视与听》杂志影史十佳榜单中。当然与她共同入选前十的还有克莱尔·德尼 (Claire Denis) 1999年的作品《军中禁恋》(Beau Travail)。
这两部作品都不是今年才被提及,而是在2012年的那次评选中,就已经有许多影评人投给它们。而自该届开始的评选,更多的影评人投票数据被记录下来,我们也得以更清晰地看到榜单中不同作品发生的变化。
除此之外,今年还有其他七位女性导演被提名:瑟琳·席安玛(Céline Sciamma)、茱莉·黛许(Julie Dash)、梅雅·黛伦(Maya Deren)、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维拉·希蒂洛娃(Vera Chytilova)、芭芭拉·洛登(Barbara Loden)和 简·坎皮恩(Jane Campion)。

 

 

【8】@知书少年果麦麦 

日本队能在世界杯踢成小组第一,无论如何,至少不全是运气。
先看看今年的日本高中足球全国联赛吧。
今年正好是第100届,决赛在东京国立竞技场。
这届比赛共有3937所高校参加,决战有42747名观众入场。
什么概念呢?
日本总共4874所高中,参与足球联赛的学校占80%以上。
北京鸟巢能容纳9.1万人。也就是说,日本高中足球决赛的观众能坐满半个鸟巢。
每一个心中深埋足球梦想,想要去国立竞技场踢球的小孩,都是看着《足球小将》长大的。
世界杯日本队的总教头森保一在场边高声嘶吼的气势,也让人隐约间看见动画中那些铁血教练的影子——
「对手带着球拼死杀过来了啊!」
「抢球时不许认输!」
「给我把脚狠狠踢出去!」
不踢球都感觉自己也被骂到了[苦涩]
动画有那么重要吗?
日本第一次转播世界杯是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当时的日本足球还很凉凉,日本在预选赛中败北,在国民中也没啥普及度——
直到1983年,《足球小将》TV版上映。
(作者高桥阳一说,画足球是因为画棒球的太多了[跪了]
1985年,《棒球英豪》TV版。
1990年,《灌篮高手》。
三座体育番高峰,彻底燃起了日本人的运动热情。
他们在电视前热泪盈眶时,会再自然不过地幻想,那个在世界杯决赛上赢得满场声浪的大空翼,就是未来的自己。
日本体育管理部门趁热打铁,政策配合文化咔咔整顿。
他们说:“我要搞大众体育!”
2002年,足球运动员青训系统普及到6~10岁。
2003年,日本足协制定《青少年精英培养计划》,每年有国际赛和足球留学项目。
2004年,12岁以下球员增加到31万。
2005年,日本足协又放出大话:
我要培养500万真正热爱足球的公民,我要让日本足球队世界排名前十。
于是到了2018年,日本足球运动人口达到436万。
而最新FIFA的足球世界排名中,日本排24名(韩国28名)。
这种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纸上的大饼逐渐变为现实的过程,让人不寒而栗。
比起日本足协的这些宏大蓝图,普通人的理想要简单得多。
央视拍过一部关于日本高中足球的纪录片,采访了各种在校园中穿行的普通师生。
有前一年受伤了与比赛失之交臂,立誓这次一定要重回战场的学长;
有一心向往最强职业队的少年明星后卫;
有因为17年只培养了50个球员而心怀不甘的老教练……
镜头里,蒙蒙的细雨中,年少的球员们在已经湿滑积水的球场上奔跑穿梭。加油呼喊声穿过雨幕,此起彼伏。
灰扑扑的雨滴,在此时像是被一个个小小的青春光点,映衬得同样闪耀起来。
我相信这样的光,也曾在我们高中时代的某个瞬间,从心头一闪而过。
只不过好像没人再把它当真了。

 

 

【9】BtoZ-Movie 

【哇...现在的AI真的疯掉了】前两天看到了AI生成版的《沙丘》想象力非常惊人,但我以为是特例。然后今天在一个AI小组里翻到了有一个叫 Jason Kruppa 用户用AI生成了一组"德国默片"版本的《洛基恐怖秀》。这个光影感和造型真的非常神髓甚至也很准确了...牛逼到甚至让人感觉到一点点焦虑...

 

 

【10】我天生神力啊:译完这本书,长者就匆匆跑去拯救国家了

 

昨日嬉笑玩梗,今日涕泪纵横。
应图片摄影者要求对博文进行编辑,还望理解。

 

@Vici_________:这是上交北老师的毛概课,预告要讲江学长后万人空巷,座位坐满后大家直接坐在地上 窗外 甚至隔壁教室听课,交大金课盛况空前难得一见[泪]

 

【11】@李小呼噜

感觉我们国家从根儿上就是一个特别怕死的民族,而欧美就是特别善于作死的民族。
以前去东南亚旅游,就发现老外特别热衷于一些安全性和防护措施非常可疑的娱乐项目,断手断脚也要拄拐去逛酒吧街,飞机上也老能遇到一些外伤很严重的老外,应该是岛上的医院处理不了,躺担架运到大陆去治。
他们海洋文明,基因里刻着的,人生来就是要冒险,要征服,要贸易,要交流,否则就要挨饿。咱是农耕文明,为了守住土地,人不能走,命要长,宗族要大,所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很难讲哪一种更好,在整个世界都文明、繁荣的时期,显然欧美文化更开放进取,但是全世界都陷入一团糟的时候,我们这种民族反而更能苟得住,所谓打不死的小强吧。
但如果谈及个人的价值和发展,咱们这显然不行,精神枷锁太多了。

 

完全是刻板印象[允悲],中国人一样海外移民贸易遍天下,当年被闭关锁国禁民间出海经商自缚手脚罢了,从小教育就是乖听话狮子一样养成猫。

 

 

【12】@东东枪

普通人无法左右大环境,但可以搭建自己的小环境。家人、恋人、朋友、同事……都可以。之前这段时间,我经常庆幸的是不管外界如何,我每天回到家里,把全世界关在门外,都能确定地获得来自家人和孩子们的拥抱。李宗盛当年唱“如果这纷乱的世界让我沮丧,我就去看看他们眼中的光芒”,他唱的“他们”指的是他的女儿,事实上我们都需要一些“他们”,当然未必是孩子。如果这些也难以实现,那还可以构建更小的小环境。就是自己。孔子夸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也就是这个事情。这当然更难,但如果修炼好,就是受用一生的本事。杨绛回忆说钱钟书自称小时候最爱的游戏是“石屋里的和尚”,细问,只是一个人坐在帐子里坐着,但他就是可以一坐就坐很长时间,并且觉得兴味无穷。有这样的能耐,怎样的艰苦都能扛过去。

 

 

来源:喷嚏网 搜集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