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浮世汇382】无人幸免于这场大型驯化,我们都在潮水之中

xilei 发布于 2021-8-3 16:33:00


【1】一杨ish :每个人都值得想一下自己最终会以什么方式被简中互联网的网民舆论绞杀

重黎祝融星:精日精美台蛙港毒女权同性恋不婚不育

oKiwigUo:网 络 抄 家

LuciaTsang:夸了句伊藤美诚 让我改国籍

工婷新一:希望大家少生点孩子

 

lIlIIllIlIIl:我做梦 梦到同学拿着我的发言截图质问我是不是辱华[黑线]

利虎lihu:觉得国家这个概念是虚无的…

猫不掉毛:和他们想的不一样,说的不一样,是当代互联网原罪

夏天的梓宁:批评几句说是递刀子。

红海莉莉丝_:无人幸免于这场大型驯化,我们都在潮水之中。

 

【2】NuclearEngineer 

前两天偶然在微博的评论中看到有个粉丝讲说道,他的父母在一个厂子里生产羰基镍粉,干了一辈子,直到厂子破产也不知道这东西是干嘛用的。
正好我知道,今天抽空说一说。
羰基镍粉这四个字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进了川北深山里一处世外桃源——养马峡。
羰基镍粉是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它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分解变成镍,镍就会沉积在周围的环境中,形成镍的镀层。
核武器中会用到一种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的名字这里就不具体说了。只能告诉大家这种材料的性质极为特殊 ,化学性质也很活泼,遇到水会反应,遇到氧会反应,遇到氢还是要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在它的表面镀上一层镍,将它保护起来,避免它与空气中的水氧接触造成腐蚀。羰基镍粉就是制造这种涂层最重要的原材料。
1965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带人坐着直升机,在四川的龙门山脉中选择了一个偏僻无人的峡谷,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羰基镍粉生产基地,专门为中国的核武器提供羰基镍粉,这就是654厂。早先该厂隶属冶金工业部,后来的划归核工业部,改称857厂。鼎盛时期,该厂职工有7000余人,不乏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和优秀毕业生,加上家属足有2万人。厂区内建有医院,学校,有自己的公安局,法院,各类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就像是一个小镇。职工们笑称,一个人从生到死都不用走出厂区。
建厂之后的857厂也曾经历过辉煌,他们为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当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形势陡变,中国的核武器更新换代了,防腐蚀采用了更先进的工艺,再也不需要羰基镍粉了。
857厂逐渐减产,直到最后停产,他们失去了市场,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日子过得日益窘迫。他们也曾想过进军民用市场,但是远在深山的厂址成为沉重的负担,多出来的运输成本使得他们的产品在民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他们也曾想搬出深山,但是羰基镍粉的生产作为一种高能耗,高污染,高生产风险的企业,没有地方愿意接收。
日子一天天过去,厂子开不了工也开不出工资,能离开的人都离开了,到最后857厂竟然连厂长都选不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入职了北京核工业部,他在工作中偶尔了解到857厂的现状,主动向领导请缨,愿意当857厂的厂长,接手这个烂摊子。领导大为惊讶,要知道那个时代,核工业部的大学生也是稀缺人才,只要他愿意留在北京,将来一定前途无量,何苦一定要远赴四川深山,跳进一个毫无希望的深坑里去呢?
大学生立下军令状,慨然表示:我愿用三年时间让这个厂扭亏为盈,要是做不到,我就提头来见。嗯,很多年后,中国也有人说出了类似的话。
领导状其志,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但小伙子还是太年轻。他不知道大学课本中的知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有着巨大鸿沟。他不知道棍棒打不死经济规律。他不知道几千人的职工队伍其实也是几千张要吃饭的口。他不知道所谓一腔热血在社会现实面前毫无价值。857厂积重难返,非人力所能挽回。只能一步步走向破产的最终宿命。
年轻的厂长眼看无力回天,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兑现了当初在领导面前许下的承诺。
2003年,857厂终于政策性关闭。2008年汶川地震后,所有人员迁出,厂房,宿舍,办公楼,任其毁坏,一片荒凉。
被时代抛弃的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你曾经立过多大的功劳,有多么的辉煌。
大浪淘沙,真金只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尘埃。
自听到这个故事以后,常常会有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入我梦中。
领导问他,你何苦要淌这趟浑水?
他说:我愿用三年时间让这个厂扭亏为盈。
如果做不到呢?
那我就提头来见。
我想阻止他,却说不出话。最后我喃喃对自己说:带上我吧,我跟你一起去。
前些日子我去参加展会,看到有个名叫核宝的厂在推销纳米镍粉。我一看厂址在四川江油,心中感慨,857厂以另外一种形式重生了。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在新的厂名中嵌入了一个"核"字。
我衷心地祝福他们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卫又一言:我就那个厂的子弟,现在每年夏天都要去哪里。在几乎已经拆除干净的厂区,有一段残留的砖墙,上面有几个红字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褪色:大行航线靠舵手。

 

@davidzwb2:在网上搜到了文章“绵阳857厂弥留季”,其中写道“就在1993年,邢祚禄接任厂长后,因债务繁重,发不起工资,在10月的早晨从5号楼四楼家中跳楼而亡”。

贪睡的猫猫咪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清华的核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因为有亲戚在香港,最后分配的时候没有去雅安的资格,被分配到某西部城市国企饭堂做饭。他的同学,大部分都去了这些地方,但文革结束后,里面不少人都被外派出国再也没回去

 

【3】雷斯林Raist 

33年前,烧死200多人的大兴安岭大火发生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叶研、雷收麦、李伟中以及实习记者贾永在火灾发生后迅速奔赴火场,开始调查火灾的原因。
历经30多天的实地调查后,《中国青年报》用了一整版刊登了调查特稿《红色的警告》,报道的最后写道:
“我认为这场灾难主要是人祸。”大兴安岭林业局局长邱兴亚语调颤抖:“是我们——犯有严重的官僚主义,而我们僵化的体制,也使得我们成为官僚主义。这场大火,对我们是不烧死的烧死。”
1987年6月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代总理万里严肃宣告:“今天的大会,是与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大会。”
1987年6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常委们代表十亿公民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处理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和处理情况的汇报》。他们说:
“现在官僚主义相当严重,相当普遍。反对官僚主义的根本办法,是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没想到33年后,这场堪称灾难性的大火,居然被90后自媒体人挖出来,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的长文说这是“中国灭森林大火”的伟大胜利,取名叫《没有澳大利亚的大火,我都不知道33年前的中国那么牛逼》。
更魔幻的是,这文章居然还被各大官媒给转了。

 

 

【4】@风小餮tie

……想问问大家对苏芒马薇薇和六六目前处境的看法。
老实说,我觉得有点不舒服。
第一是言论时效性。她们的问题言论好像都是2016年的,只是影响力的确挺大、招人恨……可现在到底是2021年了。
每个人的言论都可以追责吗?追责期限是多久?追责平台有哪些?追责的惩罚如何规范?
回答不出以上问题,这种追责就是一种“人治”,而人治做不到公平,且有可能落在任何人身上又无处申诉。

第二是追责的公平性。延续上一点,是站队过吴亦凡这一件事可以追责,还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追责?
是2016年为吴亦凡说过话的人可以追责,还是一直以来(直到今天)站在吴亦凡角度洗白他的行为、攻击受害女性的言论都要追责?是大家记得住的几个女公众人物要追责,还是所有言论有问题的公众人物、大V都要追责?

第三点,我们深入核心——社交媒体有没有权利这样“惩罚”用户?
这些年,我们一直追问被禁言停号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什么,答案始终一片模糊。不过大家好歹会从近期言论去猜测。
而这次禁言,追责的时限有五年之长……这合理吗?有法可依吗?
这次禁言这些人,算是顺应民意、大快人心……但平台能保证这种权利在未来不被滥用吗?它今天可以因为谁五年前力挺吴亦凡将人禁言,以后敢不敢因为我五年始终不喜欢某明星坚持跨火盆将我停号?
一个人的言论如果触犯法律,自然有法律来判断他应该怎么使用账号,比如公开道歉并置顶,或者人抓起来了账号被停用。
法律是底线,一个人的发言如果违背道德,自然也会有一些非官方的手段来谴责惩罚他,他自己受不了道歉销号也算合理。
甚至微博为了一身安全,制定了一定规则,动不动就封“挑起矛盾,制造冲突”的号,大家也已经理解……
可现在不仅仅是平台自治,已经延伸出“追责”了?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有些言论可能是收了钱的黑心之语,有些言论也许只是许多年少的一时冲动,有些言论甚至是曾经的真情实感但早已被岁月改变……
隔上五年十年再来追责?因为某人几年前的言论将现在的他禁言乃至停号?而且不是事件相关的所有账号都处罚,只处罚部分。
我觉得不太合理。

 

 

【5】@翟医师

昨晚和一本地同行聊天,他说身强力壮的,倒是不怕新冠这个病。但是怕:1.万一检测阳性了,被没有底线地爆隐私,给当成艾滋病一样的被歧视,好像得了新冠都要死的感觉。2.被长时间/无休止、没必要地隔离/检测。3.怕没有症状或者轻症,也给灌各种中西药物/输液,反复做CT,被过度检查和治疗。

 

【6】@阿伦高娃

发呆内容20210802

1.小s及其全家都不是台独,而是支持统一的蓝派人。

2.小s就算不支持统一也完全ok。

3.台湾独立的议题和台湾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对海峡此岸你我的生活几乎没有榄子影响。你我想要决定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想要决定自己的生活。可以想决定自己的生活,但最好不要想决定别人的生活。

4.个人的政治立场可以是多元、丰富的,小明在支持某个党派的同时也可以反对它在一些议题上的观点。比如小s曾经的表述中对于两岸议题和蓝党当时的观点基本一致,但在同性婚姻议题上她和反对同性婚姻的蓝党观点完全相悖。

5.政府不是人类,没有情感。把政府赋予人格以歌颂是对公民的误导和诈骗。

 

 

 

【7】@栗崽志:礼拜一的我像是冰箱里的灯,没人看的时候,我就没在工作。

 

【8】水片

《电影手册》问洪常秀:在电影《之后》「相信」这一概念几乎成了电影的主题?

洪常秀:这大概是源于我与金敏喜的关系。之前我太过于武装我自己,十分善于击破那些看似确定无疑的宣言和判断——我在这些宣言之中寻找薄弱的环节,在信仰的机制上寻找瑕疵,总是重申“不,你说的不对”,这点我非常在行。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内心过于空洞,无法确信任何事情。就算我在论证之中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我都对结局难以置信。这是两个事情,外表上过去了,但是我的内心还是铁石心肠。我从来没有内心的满足。而与金敏喜,我觉得整个内心都充盈了。现如今我觉得可以表出一个态度,给出一个答案,去验证一些真相。

我并不是要人们都相信我说的话,这只是我想要充分的自我表达的方式:我想说我相信一些事物,相信有一种可以更好地生活的方式,这并不是说这就是放之宇宙皆准的真理。在以前我是不可能这样的,总是在否认,否认,否认。我觉得我现在更为普通,更正常了。

 

 

【9】三思逍遥 

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的人生传奇
真实版“消失的爱人”
上个微博提到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那顺便说一下阿加莎的一些轶事吧,这位传奇女性在生活中也不是普通人。
1、不上学的阿加莎,5岁开始读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家境不错,她的姐姐和哥哥都被送到顶级寄宿学校。但她被母亲留在身边,理由是想保护她的视力和大脑[费解],但在私教的教育下,阿加莎5岁就学会了阅读,然后就开始了宅家里疯狂读小说的时光。
2、无法适应学校的阿加莎,告别音乐“梦想”
在家宅到15岁,她老妈又突然改变主意,要阿加莎去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主修钢琴和声乐,因为她嗓子不错,可能她老妈也是被人撺掇的,但阿加莎这时候已经完全无法适应英国学校的规矩了,她开始不断的转学,除了不能适应学校的规矩之外,阿加莎还特别怯场,上台就腿软,最后她老妈也只好放弃了
3、为一见钟情而悔婚
婚约在身的阿加莎偶遇少尉阿奇尔,两人一见钟情。阿加莎不顾所有人反对,不惜悔婚与阿奇尔闪婚 。阿加莎的母亲反对这件婚事,理由是这男人太帅肯定靠不住,谁知竟一语成谶。
4、一战爆发,阿加莎成为药剂师,点亮侦探小说女王前置技能
一战爆发,阿加莎加入志愿医疗队伍,以药剂师助理身份参加培训,因此获得大量药物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化学知识,通过药剂师资格考试后,阿加莎开始了她的药剂师生涯,这成为点亮她侦探小说女王的前置技能。1916年,一战正酣时,阿加莎完成首部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但这本小说辗转7家出版社,到1920年才正式出版,稿酬只有25英镑。
5、帅哥果然靠不住,初成名的阿加莎上演真实版“消失的爱人”
1926年,阿加莎因《罗杰疑案》的问世声名鹊起,突然成为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作家。但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阿加莎在感情上却连遭重创,先是母亲突然因病离世,然后是丈夫出轨。
阿加莎于年底上演真实版“消失的爱人”,逼得其丈夫不得不公开向媒体承认出轨以自证“清白”。
据记载,12月3号,阿加莎独自驾车出门后没有回家。家人报案后,警方在悬崖边找到了她开出门的车,但车里没人,阿加莎正式失踪。这消息迅速引来媒体关注,毕竟一个当红侦探小说作家离奇失踪,实在是太有爆点了,而在连续多日都找不到阿加莎踪迹的情况下,这个离奇失踪案引发的关注迅速攀升,从当地迅速扩散到整个英国甚至其它国家媒体都开始掺合。
超过一万五千多名志愿者参加搜寻工作,警方甚至出动了直升机寻找悬崖下方是否有尸体,但什么也没发现。
众所周知,如果妻子神秘失踪或死亡,那第一嫌疑人就是丈夫。在媒体的围追堵截以及警方的压力下,阿加莎的丈夫不得不公开他的行程和情妇证人,以自曝出轨社死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毕竟社死总比真死要好[允悲]
12月14日,历时11天的搜索,阿加莎在一家旅馆被人发现,她入住登记用名字是丈夫阿奇尔情妇的姓“尼尔”。阿加莎一生都未曾对此事作出详细解释,面对媒体的轰炸,她坚持说 “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这件事很可能就是电影《消失的爱人》创作灵感的来源吧。
6、虽然写了很多夫妻间的谋杀,但阿加莎依然相信爱情,与第二任丈夫白头偕老
闹剧结束,阿加莎与阿奇尔离婚,她乘上东方快车出门散心。就在这段旅程中,阿加莎遇到了比自己小14岁考古学家马克思。1930年,阿加莎再次结婚,他们两最终白头偕老。
阿加莎后来经常跟着考古学家丈夫四处旅行,这段和谐的感情和旅行给了阿加莎蓬勃的灵感,阿加莎进入创作的黄金期,在30年代的出版了23部作品。
7、担心死于二战,阿加莎将大结局书稿锁在保险柜中供后人打开
与动辄下面没有了的灵感流网文写手相比,阿加莎真是非常有职业道德了。因为担心自己死在战争中,她立下遗嘱,并预先为她笔下的侦探波洛先生和马普尔小姐安排好了大结局,她将《帷幕》和《神秘的别墅》这两部手稿锁进保险箱,等待后人打开。
1975年,《帷幕》出版,波洛终于在世人面前完成了最后一案。1976年,85岁高龄的阿加莎安详地与世长辞。

 

 

【10】吴向宏_投资无国界 

英国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洞穴人残骸。通过DNA分析,居然找到了一个他在(基因上的)当代近亲,而且此人就在距洞穴不到一公里的一所学校教授历史。图片是洞穴人复原象和此人照片的对比。长得还真挺象的。另外:洞穴人复原象的肤色是深色的,因为欧洲人变白的基因突变仅仅有8000年历史。

吴向宏_投资无国界:有人问这条的文献来源:故事本身是旧闻,可以搜Adrian Targett,相关报道很多。欧洲人肤色变白的年代,可以看《科学》杂志这文章:O网页链接。此文还提到,欧洲白人耐乳糖(能够消化牛奶)的历史其实只有4300年。

 

 

【11】换位思考

 

【12】@管鑫Sam: 奥林匹克在这个时代的新功能,是可以周期性地校正一下审美单一化的问题,暂时忘掉影视审美标准,围观各种各样健康阳光的生命展现他们不同的美。不同肤色、不同形态的人类身体,或健壮或瘦长或庞大或娇小,在运动场上展示着爆发的、内敛的、灵动的、协调的、迅猛的、耐久的、敏捷的、专注的人的生命力。 

 

 

来源:新浪微博 由 喷嚏网 综合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