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浮世汇232】拉姆,不要下山,观音桥镇无好人

xilei 发布于 2020-10-1 16:18:00


【1】@竹子大魔王__

看了谷雨新闻的详实梳理,里头竟有那么多残忍无望的细节。

拉姆除了烧伤,身上还有六七处刀伤,额上一刀,深可见骨。

前夫唐某在行凶当晚,带了长刀短刀汽油桶,准备万全,一心要她死。

新闻里说,两人是青梅竹马。

现在再看这个词,寒意顿生。十七八岁,心智尚未成熟就在一起,边镇深山,早早结了婚。

这十几年来,他不停地打她。

她母亲还在世时,他不敢太过火,因为那位老母亲性格要强悍一些,每每要站出来,母鸡护崽一般护她女。

她是拉姆唯一的依靠。

后来,老母亲癌症去世,拉姆的依靠没有了,唐某唯一的忌惮也消失了,他更加癫狂,甚至在外人面前打她,打成骨折,揪秃头发,连她姐一起打,打得眼眶子都凹进去。

拉姆那患疾的父亲,老实巴交,性格懦弱,在女婿的暴力之下噤若寒蝉。整个观音桥镇的人,几乎都选择了沉默。

拉姆不是没有反抗。

她多次报警,结果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那个男人,那个施暴者,面对“劝说”和“警告”,轻巧得如同拍了拍身上的灰。

她不识字,就去县城找人写离婚起诉书,上法院。

那个把菜刀架在小娃脖子上威胁“不复婚我就杀了他”的男人,那个带着大娃小娃去河边说“不复婚就带着娃儿一起跳河”的男人,法院落槌宣判,两个娃儿的抚养权归他所有。

娃是拉姆的心头肉,而那个男人是她身上的晚期病灶。她不妥协,她割舍了最难割舍的,也把病灶一起摘除。

她好勇敢。

这之后的路,她心如明镜,自己要走很稳,靠双手向山挣钱,成为父亲的依靠,经济搞好一点,以后再把抚养权争回来。拍视频成为了拉姆晦暗日子里的一扇窗,她在那扇窗里大笑,流泪,唱歌,跳舞,转山,挖药,闪闪发光。

手机另一端,有几十万人关注她,鼓励她,为她打气。一切都仿佛有了希望。

但那个人也混在里面。

他在手机另一端盯着她,等她下山。

悲剧发生的前一天,拉姆在山上煮面吃,照例拌了酱油和老干妈,说,明天就要下山啰。

无数人后来去那条视频底下说,拉姆,不要下山。

如果有时光机,有任意门,如果拉姆的母亲还在,如果拉姆没有留在山里而是外出打工,如果旁人对暴力敢于发起挑战,如果拉姆的父亲没那么懦弱,身体康健,如果每一次都不是劝和,警告,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

没有如果。

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 

 

被前夫烧毁的拉姆丨谷雨 

 

烧死拉姆的火不是一次烧起来的,这么多年的家暴,整个过程没有警察帮过她,她是一点点一天天被烧死的。

 

 

 

【2】有盐电影 

谷雨那篇关于拉姆的报道,最让人绝望的是,你可以无比清楚地看到一个家暴的男人,如何在警察的不作为和社会大环境的默许下,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点点变本加厉,从关在家里偷偷地打到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打,从一个耳光到泼汽油炸你全家置你于死地。
“在对家庭暴力的预防或惩戒更为成熟的国家,经验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暴只要第一次发生时干预得当,之后都不再发生。”事实上,当一开始拉姆精明强干的母亲找唐某理论之后,他立马有所收敛。而母亲患病去世后,拉姆失去了唯一的庇护所。
柴静在2005年做《女子监区调查》的时候写到,“直到我们采访时,在中国,一个男人仍然可以打一个女人,用刀砍她的手,用酒瓶子扎她的眼睛,用枪抵住她的后背,强暴她的姐妹,殴打她的孩子。他甚至在众人面前这样做,不会受到惩罚——只因为他是她的丈夫。”
现在是2020年,15年过去,情况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悲剧是,本可以避免,十几年过去依然没能避免。

【3】@尉迟燕窝

拉姆和许多受害女性的苦难本质来源于什么呢?女性的系统性失权。

法律上离婚的权利、要付出的代价;遭遇家暴时谁来处理,以什么样的准则处理,如果处理不当,有没有后果,谁来监督。报警上法院已经是一个普通人的维护底线之路,也是一个小社会的标杆。
亲朋好友看了处理结果,心中不会有杆秤吗?“报警打官司也不过是如此了,我们是外人……”

更不要说妇联,社区,妇女援助组织,这类介入能达到什么水平,恰恰和上述这些环节牢牢勾连。没有一就没有二。

这些问题太基础了,决定了一个受害女性能不能跑,跑多远。
“要经济独立要赚钱,要擦亮眼睛别找坏人”这种话碰碰嘴皮子谁都能说,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指导一个“死去的好女人”本应该怎么活。

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是在社会系统兜底时,在底线之上发展,这意味着你不用完美,你可以犯错。错一步就万劫不复就要被人挑刺指点这不叫活着,这叫在地狱上方走钢丝。

 

【4】被家暴了怎么办?作者@遇见吴杰臻

 

【5】祝佳音 

这个 “体能大比武” 吧,挺有意思。随便看了点报导,推测一下过程。我对体育不熟,都是通过报导捋的,如果有理解错误或者错漏,还请谅解。
在Google上查一下,就能发现早在2019年,体能大比武就在各省市运动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看报导,体能大比武一开始的目的是“让运动员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在之后的训练中刚有针对性地练习。” 当时的体能大比武报导还多以趣味性为主,比如说报道中称: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闫琪告诉记者:“这4个项目都是最基础的体能练习项目,涵盖了基础体能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稳定、平衡等各方面,既具有普适性,也有一定趣味性,同时都是相对安全的项目,让运动员能够普遍参与其中。” 看着就挺科学,也很温和。
运动员的反应也很温和,比如说游泳奥运冠军叶诗文当时认为这样的大比武很有意思,也是一种在日常艰苦训练中调节心情的方式。“我是游中长距离的选手,6秒峰值自行车测试不是我的强项,但我也竭尽全力参与其中。”
要只是参与,那的确是好事,还能放松心情。体能当然重要,是一切的基础,这一点错都没有。要说业余时间搞一搞体能大比武,大家乐呵乐呵,也是谁也说不出什么。
结果后来事态就奇怪起来。
我查阅报导,发现一些报导里面提到了一个文件,2020年7月15日体育总局颁发,叫《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网上可以找到这个文件。我不知道这个文件是否是事态急剧变化的原因。从时间上看可能性较大。在这个文件之前的新闻提到体能大比武还都比较温和,之后的新闻就刚强许多。
比如2020年5月14日,天津体育局的排球对展开体能大比武的新闻标题还是“丰富封训内容 天津四支排球队开展体能大比武”。还是以“丰富封训内容”为基调。方式也很欢乐,开头就是“5月14日下午,一场紧张激烈又笑声不断的“体能大比武”测试活动在天津市体育局团泊训练基地内展开。” 你看,还有笑声不断。
7月之后关于大比武的报导就不再提笑声了。2020年9月14日,《人民日报》一篇名为《体能大比武,竞争参赛权》的报导里提到 “各个项目的运动员将根据体能大比武的成绩各自排名,位居前列者才可获得今年全国锦标赛的参赛资格。例如,男、女子100米等项目中,周期内竞赛成绩在各项目前20名的运动员可以获得体能大比武的参赛资格,而体能大比武成绩的前16名最终拿到全国田径锦标赛的“入场券”。
结果“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季军、2016年波特兰室内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冠军董斌、2017年内罗毕U18(18岁以下)田径世锦赛女子跳远冠军龚璐颖等名将因体能大比武成绩排名靠后,无缘今年全国田径锦标赛。”
各地区体育局也纷纷积极响应,2020年9月25日一篇关于广西大比武的报导就盛赞广西自治区体育局看重体能,提出了体能成绩与运动员津贴挂钩的举措。报导中称:“拟出台关于体能测试与训练津贴挂钩的相关规定,将做到真练、真测、真奖、真罚。”
看完感觉运动员真惨,1年前还是调节心情的大比武,忽然一个文件,直接和津贴挂钩了。简直天降霹雳。而且运动员满心以为自己是练专项的,忽然多出一个规定,就得去跑长跑,这事儿怎么听怎么不对劲,但找谁说理呢?
就好比国家现在让作者都参加普通话考试和回答高考语文卷子,不过120分不许写东西--你说道理,我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比如作家连基础都掌握不好怎么行?或者好比让参加奥数的队员考生物历史政治,也能说出道理,全面发展。但是事儿它就不是这么个事儿。
说回总局的那个文件,里面我觉得有价值的有一点,是提到为了反兴奋剂,里面的逻辑大概是,体能上来了,就不会用兴奋剂了--我的确不知道这个解决方式是否合理,姑且算有意义吧,至少有目的。其他的目的我看着都奇怪,我简单摘录一段:
“打好东京奥运会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历史节点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为我们完成这一任务增加了更多挑战。在特殊时期,中华体育健儿要戮力同心,勇担使命,在东京展现不畏艰险、逆流而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中华民族勇敢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强大的体能储备正是展现这种气魄和自信的动力源泉,也是顽强拼搏、赛出精气神的必备基础。各备战单位、各国家队要把东京奥运会赛场当作疫情过后我国运动员展现民族精神的大舞台,要坚定不移地将体能训练作为备战冲刺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这个段落里的逻辑就特别让人迷醉。首先,打好东京奥运会是重大使命,这个我同意。疫情给这一使命增加了挑战,我也同意,但为什么就 “强大的体能储备正是展现这种气魄和自信的动力源泉,也是顽强拼搏、赛出精气神的必备基础” 了?这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体能当然重要,但能进奥运会大名单的人,体能不是关键问题啊……
我把里面看起来比较重要的地方截图附录。当然大家也可以自己看,地址是:O网页链接  。的确真抓实干。首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 “体能是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华丽口号,然后责任到人,直接让各单位一把手负责,还要狠抓落实,对于执行不力的还要处理,问题严重的就地免职。讲道理这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各地纷纷狠抓体能,搞成这个样子……换我是负责人,我也落实。
所以这事儿有趣又典型。按我的理解,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说要搞体能大练兵。大家觉得,练练体能嘛,反正这玩意儿也没坏处,各地就如火如荼地找点业余时间弄点运动会啥的。既然以练习为主,所以标准也很粗糙,直接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指导手册》的标准就好了嘛,反正是标准。问题是那玩意儿从头到尾都是给人民群众指定的,不是给专业运动员制订的。但反正也没人在乎,玩嘛。忽然一道文件,上头认真了,而且直接关系到各地体育局一把手的仕途,好,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大家高速上马,以前的糙标准立马扶正,二话不说让练跳水的跑长跑,体能不行就换人,通过换人涨体能--这个文件出台3个月后,神州遍开体能花。
所以你看现在闹成这样,教练员和运动员顶多就说一下,“不太合适”,没有敢明确批评的。人家都提高到这种高度了,你批评这个政策,相当于自毁吧?你要说领导不想多拿金牌,那不可能,领导比谁都想多要金牌,各地体育局领导也一样,不会自己给自己下绊子,但事情最后就发展成这么奇怪了。
我觉得这个例子说明了很多问题。很多看似荒诞的现象,拆解来看,其实每一步对于执行者而言都是当下情况的最优解,只不过最后结果显得特别核突。前两天也有个聊天截图,说各地要把宗教因素从教育中去除,结果最后就把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其中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欢乐颂》)干掉了。你要说教材中去掉极端宗教因素,我当然赞同,但去掉宗教因素--西方古典交响乐以前的大主顾就俩,教会和宫廷,这相当于一下干掉一多半,巴赫直接就滚了。如果美术这么干,我觉得工业革命以前美术史就重写吧…………你说政策制定者初衷是不让学生知道文艺复兴吗?也不是,但结果最后大家合力,层层认真执行,举一反三,就弄成这样。最后各级领导一拍两瞪眼,慢慢散去,只剩下被耽误的运动员在原地目瞪口呆。
之前有个文章,写近些年各地技术官僚有退位趋势。技术官僚的特点是懂具体领域的知识,但相对来说,表态和执行上级意图就不够坚决。具体到这事儿,我就觉得运动员黄金生涯就这么几年,现在肯定五味杂陈。练体能当然好,但是现在搞得体能不进前八名连比赛决赛都进不去,那到底是比赛还是比体能……?
附录:参考报导:
报导1:《夏季项目国家队进行体能大比武 》O网页链接
报导2: 《丰富封训内容 天津四支排球队开展“体能大比武”》O网页链接
报导3:《体能大比武,竞争参赛权》O体能大比武 竞争参赛权
报导4:《广西将举办运动队第二届体能大比武 真测真奖真罚》O广西将举办运动队第二届体能大比武 真测真奖...
天宪:《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 O网页链接

 

 

【6】@-yolfilm-

最近听到一个认识二十年的员工,说她的离婚过程。

2015年,年底,她到西安帮我拍了个戏,赚了些许的旅费,回去后就离家出走了。整整抛女弃夫24个月,满足法律的「分居条件」后,才回家办理离婚。

我问她,「那两年,娃娃咋办?」……没办法,只能叫妈照顾,放在娘家。
「真不能离吗?」……男方死活不让离,还是三个字,没办法。

我想了想,终於问了那句不该问的话,「那一定要离吗?」

员工跟我说,他老公有赌瘾,为了赌,连工作都能扔掉,欠一堆钱,骂他,他把小指头就给切了一节,发誓戒赌,结果,那手指头切了两节也不顶屁用。

我的老员工,面无表情地说,「就这,法院还不让离呢。所以,我才得离家出走,把娃娃扔掉两年。」

我操,这不是逼人走绝路吗?

最后,她跟我说,她娃娃最近给她爸打电话,她爸已经开始不接了。像这样的家庭,真它 X 的有存在的必要?难道法院里「堵著不让离婚」的诸君,心肠都是铁石浇铸的?

对了,说件小事,我是台湾人,我妈结了三次婚,我有四个爸爸。
我好像也没变成危害社会的「破碎家庭生产出来」的败类吧?

 

【7】作家叶倾城

一个很残酷的故事,一位曾在疫期下派社区的女友给我讲的。
疫期后期,她的工作有一部分是”辅助新冠逝者的家属处理丧葬事宜“。

有一户人家,她一敲门,开门的是个年轻女孩子,不等她说话,先大声说:我是开着摄像头和麦的,今天你们说的一切做的一切,我都会在同步直播。你们不合理的条件,我一个也不会答应。
女友先是一惊,然后想:这个门敲开了,就要进去。否则,今天不进,双方误会越结越深,以后更没法进了。录音录像也没什么可怕的,都是根据政策来的,自己也不会说出做出违背政策的事儿。
她就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进去了,跟女孩子谈。

逝者是女孩子的母亲,才四十多岁,而女孩子刚刚年满十八,才上高三,是法律上的成年人,其实是个孩子。
她一去就跟女孩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疑似,是进过方舱的人。我的女儿才上初二。如果我走了,我女儿会比你更伤心。
——女友说的全是真的。
她在社区工作期间被传染,因为当时医疗资源困难,她也没有得到好的医治,是靠吸氧、洗滚烫的热水澡、喝莲花清瘟以及免疫力扛了过去。而她也是四十多岁,与这位逝者同龄。

女孩子一听这话,”哇“一声哭了出来。
家里还有个中年男人,一脸尴尬,想说什么,女孩子就对他喊:你有什么资格说这话,我妈一个人带大我,她那么苦……
原来男人是逝者的前夫,逝者是位单亲母亲。
女友陪着女孩子哭,听女孩子说了很多从小与母亲的事儿。她也哭了又哭。
但哭泣之后,还是要办理后事。
——后事的意思是:挑骨灰盒、领骨灰、选墓地、一件件办手续,一件件签字。而这一切,都得这个才十八岁的女孩子一个人完成。
(女友事后对我说:她当时唯一的想法是,我一定要活着,至少要活到我的女儿结婚。至少,我不要让她一个人来处理我的后事。)

那位中年男人——逝者的前夫,沉默地开车,送女儿和他们一道去殡仪馆和墓地。
工作人员首先就推荐了”环保葬“,逝者骨灰装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把骨灰盒埋在树下,草坪中,半年左右,骨灰便与大地融为一体。
环保葬是免费的。
女孩坚决反对,她执意要给母亲一块体体面面、像其他人一样的坟地。
国家确实还是尽了力的,火化是免费的,骨灰盒有三种可选,都是免费的。
墓地也打了折——但折后也要三万多。
女友所下的小区是安置房小区,简单来说,就是穷人的小区,小区里25%是残疾人。何况她去过女孩家里,四壁萧条是用得上的。
虽然她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是陪同,不是建议,但她还是忍不住说:不要花这么多钱。
女孩子对她说:她是我妈。
女友说:我知道,我也是妈妈。如果我死了……我也不希望我女儿在我墓地上花这么多钱,我希望她留着钱,去上大学去恋爱,去……过日子。
一语未了,她和女孩子,哭作一团。

最后女孩子接受了她的劝告,选了低一档的墓地,大概一万多。
女友私下对墓园工作人员说:你告诉她,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打一个八八折。这一部分钱我来出。
这是一个母亲送给另一位母亲的礼物,一个新冠患者给另一位患者的礼物。
女友说:不,我是替我女儿给的。这是一个女儿给另一位女儿的礼物。

女友说:她太小了,她才上高三……

 

【8】吴必虎 

看到北大阙维民教授发微信,质疑高俊院士支持一个叫李兆良的既非地图学家也非历史学家却在著名地图学术期刊《测绘科学》连续发表论文,论文称地图投影和现代地图学不是利玛窦传到中国而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深为《测绘科学》的不科学而扼腕。从游历理论来看,在探索性游历时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图理论的区域间传播主要靠旅行家们推进的。中国一系列古代地图如明《蒙古山水地图》、明兵部《九边图》、清《安澜园至杭州府行宫道里图说》,以及闽南民间航海地图《顺风相送》,都没有投影的概念而是山水画的传统。作为特别重视文献记载的中国文明,也不可能没有关于现代地图学意义上的大地测量的记载。而明代以来传教士旅行到中国并系统输入现代数学、物理学、地图学、医学,则在一系列游记著作中,历历在目的记载着。像《测绘科学》这么瞎搞的,不仅不会增加文化自信,反而会暴露文化自卑。还好,有龚缨晏和阙维民这样的专业人士冷静的批判。

 

 

【9】叶千荣

今天《自然》杂志的最新论文:新冠重症风险来自尼尔德特人基因。
调查显示拥有该基因患者的住院比例是不拥有者的1.6倍。
论文指出,尼尔德特人基因最多地域是欧洲、印度和北美、南美。
孟加拉人的拥有比例高达63%,同时在英国的孟加拉系患者的死亡率是一般的2倍。
东亚国家拥有比例很低。
这个基因解析证实了迄今一直不解的现象:为什么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死亡率低。
当然,不意味着没有这一基因即不可能重症。年龄、体质和并发症也可能导致重症。
论文链接:O网页链接 

【10】好火药

发现在韩国生活用卡非常方便
比用手机支付更方便
因为这边都不用密码
路边摊都能刷
卡拿出来刷买东西太快了
完全不用解锁划屏
再打开支付宝 或者微信
再点几下给人扫码
总之扫码之前还是要多几步
而且刷卡还不怕手机没电
一张信用卡地铁公交全部都能刷
一切集中在手机的话手机一丢就麻烦
但是卡丢了这边通常也没人敢拿去刷
追踪太容易 捡到卡盗刷都会上新闻
也刷不了太大额度,代价太大了
挂失补办也非常容易
结合现金使用是最好的
完全不用现金意味着你的大数据被完全掌握了,没有隐私。

 

【11】仰望星空的mandy

看到这么多抗疫题材影视,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
很多都是没有真正深入关注过那场苦难的面子工程。
想起最黑暗无助的时候,是感染者因为感染无法得到住院资格,缺乏交通工具,每天即使病着也要步行很远的路去医院去吸氧,并且为了不感染家人不得不远离家人独立居住,看不到转好的希望,孤独和绝望之下从司门口跳下去。司门口那曾经繁华如织的地方,在那个夜晚,连见证者都寥寥。
后来,才有了方舱,开始收大量病人。
本来我以为可以淡忘这些,但是这些作品就像是把刚刚合上的伤疤 又揭开来。

 

【12】@汪海林

宫斗剧没有什么文化价值,娱乐价值是有的,不过也就是斗心眼儿,在男人面前争宠,国内的田园女拳好像还挺爱看宫斗剧,我认为,所有文艺作品中对女性羞辱最严重的就是宫斗剧。

 

【13】@蒸汽凤梨:二十岁能有哪些焦虑呢,考研升学,刚步入社会的压力,被父母逼婚,配不上喜欢的人,认识新的朋友,进去新的圈子,我们都从温馨的屋子走出来,迈进了沙漠。

 

 

来源:新浪微博 由 喷嚏网 综合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